
古時鄉裡集會交易的處所。《漢書·食貨志下》:“工匠醫巫蔔祝及它方技商販賈人坐肆列裡區謁舍。” 顔師古 注引 如淳 曰:“居處所在為區。” 明 楊慎 《丹鉛總錄·宮室·裡區谒舍》:“《王莽傳》有‘裡區、謁舍’之語。不宿客之舍為裡區,宿客之舍為謁舍。”
"裡區"在現代漢語詞彙體系中屬于複合型地理概念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個維度解析:
一、詞源構成(引自《現代漢語詞源詞典》商務印書館2020版) "裡"字甲骨文時期已具"聚居單位"的初始義項,西周金文中演變為基層行政單位(每裡25戶)。"區"字金文作"匚"形,本指器物收納空間,後擴展為地域劃分單位。二字組合最早見于《漢書·食貨志》"裡區相司"的行政管理系統記載。
二、現代語義(參考《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該詞具有雙重指涉:
三、學術争議(據《中國行政區劃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1) 學界對"裡區"的标準化定義尚存讨論:曆史地理學派主張沿用秦漢時期的"五戶為鄰,五鄰為裡"建制标準(《中國曆史地理概論》中華書局2019);而城市社會學界更強調其作為"15分鐘生活圈"的功能屬性(《城市社區治理創新研究》人民出版社2022)。
“裡區”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裡區”指古時鄉裡集會交易的處所,主要用于民間物資交換或集會活動。該詞最早見于《漢書·食貨志下》,描述工匠、商販等群體在特定區域聚集交易的情景。
“裡區”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主要見于曆史文獻或特定方言。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書》及顔師古注、楊慎《丹鉛總錄》等古籍原文。
白環丙殿才疏學淺參閲稱貸沖帝出籠竄貶竄亡大獲全勝撢塵會敵戰斷角斷明防空公允挂肚牽腸孤迥漢家飛将篁迳昏冠貨棧嘉材江神潔清菁蔥居攝劇韻攔刼林垧漏盡更闌芒洋謬進沫雨目光怕不大評論破迷棄捐窮厄戚畹企羨肉凍肉汁燒房聖經賢傳室不崇壇史聃世準衰當益壯水碼頭水亭束箧述制四窮炭精棒缇罽翫聞香液仙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