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篷船。 唐 溫庭筠 《西江上送漁父》詩:“三秋梅雨愁楓葉,一夜篷舟宿葦花。” 唐 皮日休 《寄毘陵魏處士樸》詩:“兔皮衾煖篷舟穩,欲共誰遊 七裡灘 。”參見“ 篷船 ”。
“篷舟”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篷舟”指搭有篷子的船,即用竹篾、帆布等材料覆蓋頂部的船隻,常用于遮陽避雨。該詞由“篷”(船篷)和“舟”(小船)組合而成,字面強調船隻的結構特征。
唐詩引用
該詞多見于唐代詩詞,例如:
近義詞關聯
“篷舟”與“篷船”同義,如清代文獻《潮嘉風月記》提到“六篷船”,沈從文作品中也描述過“一排篷船”,均指有篷蓋的船隻。
部分詞典提到“篷舟”可比喻“依靠的對象”或“寄托希望的事物”,例如将其解釋為“比喻指望的對象”。但此用法在古籍和現代語境中較少見,可能屬于特定語境下的引申義。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唐代詩詞集注。
《篷舟》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裝有篷布的船隻,用于遮擋風雨或陽光的船。
《篷舟》的部首是竹,部首筆畫為6畫。
“篷”字的筆畫數為15畫,“舟”字的筆畫數為6畫。
《篷舟》源自古代漢字,其繁體寫法為「篷舟」。
在古代漢字中,「篷舟」的寫法較為簡化,「篷」以「帛+竹」組合形成字形,表示篷布;「舟」以「舟+丄」組合形成字形,表示船隻。
1. 我們乘坐着篷舟,順流而下,欣賞着美麗的風景。
2. 篷舟承載着我們的夢想,駛向未來。
1. 雨篷:擋雨的篷布。
2. 舟車:船和車。
3. 篷房:用篷布搭建的房屋。
1. 篷艇:裝有篷布的小船。
2. 篷帷:擋風擋雨的幕簾。
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