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門前橫木。《舊唐書·薛仁貴傳》:“﹝ 仁貴 ﹞遂登門桄叫呼以驚宮内。”《資治通鑒·唐高宗永徽五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門前橫木也。”
“門桄”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門桄(mén guàng)指門框上方的橫梁,即傳統建築中門框頂部的橫向結構部件。它通常作為門框的支撐部分,也用于懸挂物品或作為門結構的固定點。
功能與結構
門桄是門框的重要組成部分,起到連接兩側門框、加固整體結構的作用。在古代文獻中,如《醒世姻緣傳》提到“在門桄上懸梁自缢”,說明它可作為懸挂物體的位置。
與“門闩”的區别
需注意與“門闩”(mén shuān)區分,後者是門關閉後橫向插入的插銷,用于固定門扇(如、7所述),而門桄是門框頂部的橫梁,二者功能不同。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建築術語,可參考權威詞典或建築類文獻。
《門桄》是一個漢字詞語,由2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1. 門(mén)- 部首:“門”,筆畫數:3
2. 桄(guāng)- 部首:“木”,筆畫數:10
來源:
《門桄》是古代建築中的一種構件。門桄是指正門之兩門框,也可以指大門。
繁體字:
門桄的繁體字為「門桄」。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門桄的寫法和現代略有不同。多為方框狀,與現代書寫形式有所區别。
例句:
1. 他推開門桄,邁步走進了大廳。
2. 門桄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紋,顯示出宏偉的氣勢。
組詞:
門桄的相關詞語包括:門楣、門柱、門扇、門檻、門縫、大門等。
近義詞:
門框
反義詞:
門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