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篷船。 唐 温庭筠 《西江上送渔父》诗:“三秋梅雨愁枫叶,一夜篷舟宿苇花。” 唐 皮日休 《寄毘陵魏处士朴》诗:“兔皮衾煖篷舟稳,欲共谁游 七里滩 。”参见“ 篷船 ”。
“篷舟”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篷舟”指搭有篷子的船,即用竹篾、帆布等材料覆盖顶部的船只,常用于遮阳避雨。该词由“篷”(船篷)和“舟”(小船)组合而成,字面强调船只的结构特征。
唐诗引用
该词多见于唐代诗词,例如:
近义词关联
“篷舟”与“篷船”同义,如清代文献《潮嘉风月记》提到“六篷船”,沈从文作品中也描述过“一排篷船”,均指有篷盖的船只。
部分词典提到“篷舟”可比喻“依靠的对象”或“寄托希望的事物”,例如将其解释为“比喻指望的对象”。但此用法在古籍和现代语境中较少见,可能属于特定语境下的引申义。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唐代诗词集注。
《篷舟》是一个汉字词语,指的是装有篷布的船只,用于遮挡风雨或阳光的船。
《篷舟》的部首是竹,部首笔画为6画。
“篷”字的笔画数为15画,“舟”字的笔画数为6画。
《篷舟》源自古代汉字,其繁体写法为「篷舟」。
在古代汉字中,「篷舟」的写法较为简化,「篷」以「帛+竹」组合形成字形,表示篷布;「舟」以「舟+丄」组合形成字形,表示船只。
1. 我们乘坐着篷舟,顺流而下,欣赏着美丽的风景。
2. 篷舟承载着我们的梦想,驶向未来。
1. 雨篷:挡雨的篷布。
2. 舟车:船和车。
3. 篷房:用篷布搭建的房屋。
1. 篷艇:装有篷布的小船。
2. 篷帷:挡风挡雨的幕帘。
无。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