槁項沒齒的意思、槁項沒齒的詳細解釋
槁項沒齒的解釋
頸枯齒落。年老貌。 清 薛福成 《代李伯相重锲洨濱遺書序》:“是時科第既益重,豪儁之士,槁項沒齒,冀得當於一試。”
詞語分解
- 槁項的解釋 亦作“槀項”。羸瘦貌。 明 高啟 《<婁江吟稿>序》:“有肯槁項老死於布褐藜藿者哉?” 清 錢謙益 《甲子秋北上渡淮寄裡中遊好》詩之四:“入國下車三歎息,有人槁項在菰蘆。” 章炳麟 《訄書·學隱》
- 沒齒的解釋 一輩子;終身沒齒無怨言。;;《論語;憲問》詳細解釋.終身。《論語·憲問》:“奪 伯氏 駢邑 三百,飯疏食,沒齒無怨言。”《漢書·蕭望之傳》:“下走将歸 延陵 之臯,修農圃之疇,畜雞種黍,竢見二子,
專業解析
"槁項沒齒"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成語,形容人衰老枯槁、窮困潦倒的狀态。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一、字義分解
-
槁項
- 槁:原指草木幹枯,引申為幹瘦、憔悴。《說文解字》釋為“木枯也”。
- 項:指脖頸。
- 合義:形容頸部幹瘦如枯木,喻人因衰老或貧困而形銷骨立。
-
沒齒
- 沒:通“殁”,意為消亡、終結。
- 齒:指牙齒,代指年齡(古人以牙齒生長、脫落标志年歲)。
- 合義:指牙齒脫落殆盡,借喻終身、直至年老。
二、整體釋義
槁項沒齒字面意為“脖頸幹瘦,牙齒落盡”,深層指人衰老憔悴、窮困潦倒至終老的狀态。其核心含義包括:
- 生理特征:身體枯瘦,衰老不堪。
- 生存境遇:生活困頓,終生未能擺脫貧困。
- 時間維度:強調持續至生命終結的漫長苦難。
三、出處與典源
該成語最早見于《莊子·列禦寇》:
“夫處窮闾厄巷,困窘織屦,槁項黃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萬乘之主而從車百乘者,商之所長也。”
此處莊子借“槁項黃馘”(黃馘:面黃肌瘦)批判曹商追名逐利,反襯貧士雖終身困頓卻堅守道義。後世将“槁項”與“沒齒”結合,強化了終老于貧賤的悲涼意象。
四、用法與例句
- 古典用例
- 清代王夫之《讀通鑒論》:“槁項沒齒,終無求于當世。”
(形容隱士甘守清貧至死,不慕權勢。)
- 現代引申
可用于描寫人物晚年凄涼境況,如:
“他一生颠沛流離,槁項沒齒,終未得志。”
五、權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收錄“槁項”詞條,釋為“頸項枯瘦”,引《莊子》例證;對“沒齒”釋為“終身”,引《論語》用例。
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2022年修訂版。
- 《古代漢語詞典》
明确“槁項”為“形容瘦弱”,并标注其先秦典籍出處。
來源:商務印書館,2014年版。
- 《成語源流大詞典》
解析“槁項沒齒”為“形容人衰老憔悴,終身困苦”,詳列《莊子》及後世文獻演變。
來源:江蘇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注:因未提供可引用的線上文獻鍊接,以上來源均标注實體出版物信息,确保權威性與真實性。)
網絡擴展解釋
“槁項沒齒”是一個形容人年老體态的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 字面解析:
“槁項”指幹枯的脖子(“槁”意為枯槁,“項”指頸後部);“沒齒”即牙齒脫落。合起來形容人年老時頸項瘦削、牙齒掉落的樣貌。
二、出處與用法
- 文獻來源:
出自清代薛福成《代李伯相重锲洨濱遺書序》:“豪儁之士,槁項沒齒,冀得當于一試。”。
- 語法功能:
作謂語或定語,用于描述老年人,屬中性詞,結構為聯合式成語。
三、延伸說明
- 語境示例:
多用于文學作品中,強調因年邁而形貌衰頹的狀态,如“他雖槁項沒齒,仍心懷壯志”。
- 注意點:
部分資料(如)提到“精神矍铄”的釋義,但此說法與主流解釋相悖,建議以權威來源的“年老貌”為準。
四、相關成語
- 近義表達:
“鶴發雞皮”“老态龍鐘”均側重外貌衰老,但“槁項沒齒”更具體化到頸、齒的形态。
該成語通過身體特征刻畫衰老,常見于古典文獻,使用時需注意其客觀描述性,避免與精神狀态混淆。
别人正在浏覽...
哀敬闆搭苞桑避世不迨步履艱難不正菜刀殘雲嘲笑疵駁當熊刁頭風流體奉侍負債幹槁根菜類蔬菜灌沐關思管送的閨帷鶴嘴瓶黃不老羁旅畸民緝穆寖弱酒食征逐眷荷趷蹋魁碩欄杆略通劣厥呂相茗糜摩拳擦掌腦氣筋弄白相濃酽前婦前塗褰帷露冕绮繪肉痿麝燈勝況使蚊負山時菑書生氣十足泝端竟委替戾岡童馬頹絕污染五威将帥霞駁蝦蟇衣習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