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捧頭鼠竄的意思、捧頭鼠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捧頭鼠竄的解釋

形容狼狽逃跑。語本《史記·淮陰侯列傳》:“﹝ 蒯通 曰﹞:‘ 常山王 背 項王 ,奉 項嬰 頭而竄,逃歸于 漢王 。’”《漢書·蒯通傳》:“ 常山王 奉頭鼠竄。” 顔師古 注:“言其迫窘逃王,如鼠之藏竄。” 宋 陸遊 《聞虜酋遁歸漠北》詩:“天威在上賊膽破,捧頭鼠竄籲可哀。” 鄭志鴻 《常語尋源·捧頭鼠竄》《宋史》:“ 金 人圍 太原 , 童貫 欲遁, 張純正 止之曰:‘平生推重太師,幾許威重;及臨事乃捧頭鼠竄,何面目見天子乎?’”按,《宋史·宦者傳三·童貫》作“奉頭鼠竄”。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捧頭鼠竄”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pěng tóu shǔ cuàn,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形容人因極度驚慌或恐懼,像老鼠一樣狼狽逃竄的樣子,常用來描寫敵人或失敗者倉皇逃跑的窘态。


出處與典故

成語源自《漢書·蒯通傳》:“常山王奉(捧)頭鼠竄,以歸漢王。”
故事背景與楚漢戰争相關,描述常山王張耳背叛項羽後,帶着項嬰的頭顱投奔劉邦,因害怕報複而狼狽逃竄的情景。


用法與示例

  1. 語法功能:作謂語、定語或狀語,多含貶義。
  2. 例句:
    • 宋·陸遊《聞虜酋遁歸漠北》:“天威在上賊膽破,捧頭鼠竄籲可哀。”
    • 敵軍在潰敗後捧頭鼠竄,潰不成軍。

近義詞與辨析


擴展知識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漢書》或古典詩詞集。

網絡擴展解釋二

《捧頭鼠竄》的意思

《捧頭鼠竄》是一個成語,用來形容人頭鼠竄、驚慌失措的樣子。它指的是人腦袋像老鼠一樣亂竄,形象地描繪了驚恐、慌亂的情緒。

拆分部首和筆畫

《捧頭鼠竄》的拆分部首是手字旁和虍字旁,部首分别為扌和虍。它的總筆畫數為19畫。

來源

《捧頭鼠竄》這個成語最早出自明代徐霞客的《五台山記》:“盜亦竄亦甚,有雕雠者以草堆我中,不傷我,捧頭鼠竄。”所以《捧頭鼠竄》的意思也是從被突然襲擊而驚慌失措的老鼠形象中引申而來。

繁體

《捧頭鼠竄》的繁體字為「捧頭鼠竄」。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捧頭鼠竄」成語的字形寫作「捧首鼠竄」。

例句

1. 他聽到不尋常的聲音,吓得捧頭鼠竄地逃離房間。

2. 面對突然發生的火災,大家都捧頭鼠竄,不知所措。

組詞

捧首腳步踩,捧領衣風翻,捧食自由行,捧心拜蒼天。

近義詞

手足無措,驚慌失措,亂作一團。

反義詞

泰然自若,鎮定自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