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蓬頭垢面的意思、蓬頭垢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蓬頭垢面的解釋

[of disheveled hair and dirty face] 頭發蓬亂,滿臉污垢,不事修飾

子則草屩粗衣,蓬頭垢面。——北齊· 顔之推《顔氏家訓》

詳細解釋

頭發蓬亂,面有塵垢。言人不事修飾,外表不整潔。《魏書·封軌傳》:“君子整其衣冠,尊其瞻視,何必蓬頭垢面,然後為賢。” 宋 郭彖 《睽車志》卷四:“﹝ 席子先生 ﹞莫詳其姓氏,蓬頭垢面,以一席裹身。”《紅樓夢》第七七回:“﹝ 晴雯 ﹞蓬頭垢面的,兩個女人攙架起來去了。” 魯迅 《熱風·隨感錄二十五》:“窮人的孩子蓬頭垢面的在街上轉。”亦省作“ 蓬垢 ”。 明 顧鼎臣 《憫雨》詩:“妻孥互牽抱,蓬垢同繫囚。” 明 文徵明 《記中丞俞公孝感》:“時公憂惶困瘁,蓬垢無人色。”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蓬頭垢面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蓬頭垢面”是一個漢語成語,其詳細解釋如下:

基本信息


基本含義

形容人頭發散亂、面容肮髒,儀表不整潔的樣子。常用來指因勞累、困苦或疏于打理而顯得憔悴邋遢的狀态。


詳細解析

  1. 詞義分解

    • 蓬:指蓬草,引申為散亂;
    • 垢:污穢、髒污;
    • 頭、面:分别指頭發和臉部。
      整體強調頭發如蓬草般雜亂,臉部布滿污垢。
  2. 使用場景

    • 描述因長期奔波、貧苦生活或精神受挫導緻的外表頹廢,如“窮人的孩子蓬頭垢面在街上轉”(魯迅《熱風》);
    • 也可用于貶義,批評不修邊幅的行為,如“蓬頭垢面出席正式場合是失禮的”。
  3. 典故與出處
    最早見于《魏書·封軌傳》:“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何必蓬頭垢面,然後為賢?”,強調賢者應注重儀表。


近義詞與反義詞


用法示例


補充說明

該成語在古代多指貧苦人的生存狀态(如、9),現代用法更側重對外表不整的直接描述,需根據語境判斷情感傾向。

網絡擴展解釋二

蓬頭垢面的意思:

《蓬頭垢面》這個詞是形容一個人的形象狼藉、懶散而邋遢的樣子。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不修邊幅、懶于打理外貌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蓬頭垢面》這個詞的部首拆分為“艹”和“頁”,其中“艹”為草字頭部首,表示與植物有關,而“頁”為書法中的一頁字形部分。

根據漢字筆畫的計算方法,《蓬頭垢面》共有17畫。其中,“艹”部有4畫,而“頁”部有13畫。

來源:

《蓬頭垢面》這個詞來源于古代的典故故事。相傳在戰國時期,有一位名叫“鐘離昧”的人,他身着破舊的布衣,頭發散亂、滿面污垢,外表狼藉不堪。因此,“蓬頭垢面”成為了形容這樣一個形象的詞語。

繁體:

《蓬頭垢面》(繁體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區别。《蓬頭垢面》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為「蓬頭穀面」。

例句:

他整天不洗臉不梳頭,蓬頭垢面的出現在公共場合讓人感到尴尬。

組詞:

蓬松、頭發、垢物、臉部、面貌

近義詞:

不修邊幅、邋遢、頹廢、不整潔

反義詞:

整潔、幹淨、整齊、莊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