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joy oneself to the full] 盡情歡樂
盡歡而散
(1).謂孝養父母尊長,極意承歡。語出《禮記·檀弓下》:“啜菽飲水,盡其歡,斯之謂孝。” 孔穎達 疏:“謂使親盡其歡樂。” 南朝 齊 王儉 《褚淵碑文》:“盡歡朝夕,人無閒言。”
(2).盡情歡樂。《南史·隱逸傳上·孔淳之》:“至則盡歡共飲,迄暮而歸。” 唐 張謂 《湖上對酒行》:“即今相對不盡歡,别後相思復何益!”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二:“伯祖中大夫公每赴官,或從其子出仕,必著帽,遍别鄰曲。民家或留以酒,亦為盡歡,未嘗遺一家也。” 茅盾 《子夜》十七:“今天盡歡,應得留個長久的紀念!”
“盡歡”是一個漢語詞語,具有兩層核心含義:
孝養父母尊長,極意承歡
指盡心侍奉父母或尊長,使其感受到最大的快樂與滿足。這一含義源自《禮記·檀弓下》:“啜菽飲水,盡其歡,斯之謂孝。”。例如南朝王儉的《褚淵碑文》中“盡歡朝夕,人無閑言”,也體現了對長輩的敬愛之情。
盡情歡樂
指毫無保留地享受快樂,多用于描述聚會、飲酒等場景。例如唐代李白《将進酒》中的名句“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以及《南史》記載的“至則盡歡共飲,迄暮而歸”。
文學引用:
近現代應用:
《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二回:“他還吃了封頂大杯,才盡歡而散。”
該詞常用于古典詩詞和禮儀文獻中,兼具情感表達與文化傳承的雙重意義。如需查看完整出處或更多例句,可參考上述來源中的古籍原文。
盡歡,意為盡情歡樂或盡享快樂。它的拆分部首是心和欠,筆畫是12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莊子·逍遙遊》中的一句話:“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意思是歡樂無邊。盡歡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盡歡。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盡歡則被寫為盡歡。
以下是幾個關于盡歡的例句:
1. 在這個美好的日子裡,讓我們盡歡一天吧。
2. 他從不錯過任何一個機會盡歡,為此他以享樂主義者而聞名。
3. 他們在音樂和舞蹈中感受到了盡歡的快樂。
盡歡可以和其他詞組成不同的詞語,如:
1. 盡歡而歸:意為盡量享受,然後回到自己的家。
2. 愛盡歡:表示盡情地愛,毫不保留。
3. 盡善盡歡:意為盡力做到最好,享受最大的樂趣。
盡歡的近義詞包括:盡興、盡情、盡然、盡寬、盡意等。
盡歡的反義詞包括:稍欠、不足、挑剔、苛求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