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觸置的意思、觸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觸置的解釋

因觸忤而被棄置。 南朝 宋 謝靈運 《勸伐河北表》:“久欲上陳,懼在觸置,蒙賜恩假,暫違禁省。”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觸置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觸”和“置”兩個語素構成。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的釋義體系分析:“觸”指接觸、碰及,如“觸電”“觸礁”;“置”意為安放、設立,如“安置”“設置”。兩字組合後,“觸置”可理解為通過接觸或觸發機制實現安置的行為過程,常見于工程技術領域描述自動觸發裝置的工作原理。

從語義演變角度考察,《漢語大詞典》收錄的“觸”字在古代文獻中已有“引發”“感應”義項(如《周易·系辭》中“觸類而長之”),而“置”在《說文解字》中釋作“赦也”,後引申為安置處理。二者的結合符合漢語雙音節化的構詞規律,承載着由物理接觸到系統配置的語義擴展。

需要說明的是,該詞未被《現代漢語常用詞表》收錄,屬于專業領域術語。建議使用者結合具體語境核實其適用性,必要時可參考《辭海》技術分冊或《中國大百科全書》相關條目進行概念确認。

網絡擴展解釋

“觸置”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因觸忤(冒犯、抵觸)而被棄置或冷落。以下是詳細解釋:

  1. 詞義解析

    • 觸:本義為接觸、碰撞,引申為“觸犯、冒犯”(如“觸怒”)。
    • 置:意為放置、棄置,此處指因觸犯權威而被擱置或疏遠。
      組合後,“觸置”指因言行觸怒他人(尤其是上位者)而遭到冷落或棄用。
  2. 古籍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南朝宋謝靈運的《勸伐河北表》:“久欲上陳,懼在觸置,蒙賜恩假,暫違禁省。”
    此句意為:本欲進谏,但擔心因言辭觸犯被棄置,幸得恩準暫離朝廷。

  3. 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代政治或人際交往語境,描述因直言進谏、違背權威而失勢的情況,帶有被動含義。

  4. 近義詞與關聯詞

    • 近義詞:黜陟(指官職升降)、觸怒
    • 關聯詞:觸礁(比喻受阻)、觸禁(觸犯禁令)。

補充說明: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主要出現在文言文或曆史文獻中。如需引用,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分析其情感色彩(如忠臣因谏被貶的悲情色彩)。

别人正在浏覽...

保單不撓鸧麋儳路陳挹床鋪春凳春團刍微貸法淡水交情東垧頓峙方帥肥鮮分稅制高風公名乖漓瓜犀鬼把戲嗐頭豪吏踝骨繳卷機對徑窦阱擭精強究竟說輯志協力懼憚峻厲課調蒯缑快志李師師履道甿畮獰惡俏冥冥清厲輕黠親母窮極無聊曲成肉身燈弱劣三署水伯送喜苔梅條盆銅匠忘年之好吻唇巫尪香被徙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