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龍虎旗 ”。
“龍虎旂”一詞由“龍虎”與“旂”兩部分組成,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字義拆解
2. 文化内涵 龍虎紋飾常見于古代軍事或禮儀場景,例如:
3. 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獻或詩詞中,如《詩經·魯頌·閟宮》“龍旂承祀”描述祭祀場景,清代詩詞中亦有“龍虎旌旂”形容軍陣威嚴。
提示:現代一般寫作“龍虎旗”,“旂”屬古體字,常見于典籍。若需進一步考證具體形制或曆史實例,建議查閱《三禮圖》《武經總要》等文獻。
《龍虎旗》是一個成語,表示的是旗幟鮮明,威武不屈。通常用來形容人的氣概或事物的形象。
成語《龍虎旗》由三個字組成。其中,《龍》的部首是龍字頭部,總計有九個筆畫;《虎》的部首是虍字旁,總計有七個筆畫;《旗》的部首是旗字頭部,總計有五個筆畫。
《龍虎旗》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戲曲《四大奇書·明珠異彩》中,後來廣為流傳。在繁體字中,《龍虎旗》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變化。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根據古籍記載,《龍虎旗》的寫法為「龍虎旗」。
1. 他舉起龍虎旗,揮舞着鼓舞士氣,英勇地帶領隊伍前進。
2. 這個新團隊浴火重生,煥發出了龍虎旗的威風。
1. 龍飛鳳舞
2. 虎背熊腰
3. 旗開得勝
1. 威武凜然
2. 勇猛威風
1. 膽怯無力
2. 懦弱退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