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彤弓。《後漢書·班固傳》:“乘其命賜彤弧、黃戚之威,用讨 韋 、 顧 、 黎 、 崇 之不格。”參見“ 彤弓 ”。
“彤弧”是一個漢語詞語,具體含義如下:
拼音與注音
發音為tóng hú(注音:ㄊㄨㄥˊ ㄏㄨˊ),由“彤”(紅色)和“弧”(弓)兩字組成。
核心釋義
指紅色的弓(即“彤弓”),是古代天子賜予有功諸侯或大臣的禮器,象征征伐權力。例如《後漢書·班固傳》記載:“乘其命賜彤弧、黃戚之威,用讨韋、顧、黎、崇之不格。”
象征意義
作為禮器,“彤弧”不僅代表軍事權威,也用于祭祀等儀式,體現等級制度。
字義分解
文學引申
部分資料提到“彤弧”可形容夕陽的紅色弧線,但此用法較罕見,多見于詩歌或自然景觀描寫。
(注:關于“夕陽”的引申義,權威性較高的來源未明确提及,可能屬于文學化擴展解釋。)
彤弧是一個漢字詞語,一般表示弧形呈紅色的象征。
彤弧的部首是弓,由7畫組成。
彤弧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詩經·大雅·文王之什》中的一句詩:“其彤弓矣。”它形容的是帝王的神弓,弓形呈紅色。
彤弧的繁體字為「瓹弧」。
在古代,彤弧的寫法稍有不同,它的左右結構颠倒,即“弧彤”。
1. 他設計的彎曲的彤弧線吸引了許多人。
2. 那幅畫上的彤弧裝飾讓整個畫作更加生動。
彤色、弧形、弓弧、腭弧等。
赤弧、紅弓。
青弧、藍弓。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