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圍困阻隔。 錢鋼 《唐山大地震》:“八百多名旅客在荒野中被困阻了三天。”
“困阻”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綜合解釋:
“困阻”由“困”(陷入困境)和“阻”(遇到阻礙)組成,表示陷入困境或受到阻礙而無法前進的狀态。它既指物理上的圍困阻隔(如自然災害導緻人群被困),也指抽象的困難險阻(如追求理想時遇到的挑戰)。
物理圍困:
如錢鋼在《唐山大地震》中描述“八百多名旅客在荒野中被困阻了三天”,強調因外部環境導緻的行動受限。
抽象阻礙:
用于形容人生或事業中遇到的困難,例如“不管遇到何種困阻,都要堅持理想”。
若需更多例句或拓展用法,可參考《現代漢語詞典》或文學作品中的實際案例。
困阻是一個動詞,表示遭到困擾或阻礙。具體指在某種情況下,遇到了困難或障礙,無法順利進行或達到目标。
《康熙字典》将困阻的部首劃分為囗和阝。部首囗表示圍繞,阝表示阻擋。困的部首囗有3畫,阻的部首阝有8畫。
困阻二字起源于古代漢字,其使用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秦漢時期。在現代漢語中,困阻常用于形容遇到難題或困境,無法解決或擺脫,受到限制或妨礙。
繁體字中的困阻分别為困鄒,其中困的附加部分鄒表示人名。繁體字在一些文字書寫上具有藝術價值,但在現代漢字使用中逐漸減少。
古代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困的古代寫法演變過程複雜,作為一個具象字,困最早的寫法是一個象形字,形狀像一個裝着東西的箱子。阻的古代寫法中的“阝”字表示山形,下面加一個“且”字表示阻擋,表示被山堆積困住或被堵塞。
1. 這個問題真困阻我們的思考。
2. 異地戀給他們的愛情帶來了很大的困阻。
3. 受困阻于家庭環境,他無法實現自己的夢想。
組詞:困惑、阻礙、負隅頑抗
近義詞:困擾、阻礙、困厄
反義詞:解脫、順利、輕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