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贊禮;司儀。《左傳·昭公七年》:“公如 楚 , 鄭伯 勞于 師之梁 。 孟僖子 為介,不能相儀。”《文選·張衡<東京賦>》:“ 伯夷 起而相儀, 後夔 坐而為工。” 薛綜 注:“ 伯夷 , 唐 虞 時明禮儀之官也。” 南朝 宋 顔延之 《皇太子釋奠會作》詩:“六官眡命,九賓相儀。”
(2).容貌儀态。《太平廣記》卷二三二引 五代 範資 《玉堂閑語》:“爐頂上有一僊人,戴遠遊之冠,着雲霞之衣,相儀端妙。”
“相儀”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相儀”一詞需結合語境理解:在禮儀場景中指“司儀”,在人物描寫中則指“儀态”。其含義因文獻背景而異,需具體分析。
相儀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相會、相約。通常用來描述人們相互約定時間、地點見面的行為。
相儀的部首是目,總共包含了9個筆畫。
相儀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在古代,人們之間相互約定時間、地點見面時,就用相儀這個詞來表達。
在繁體字中,相儀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代,相儀的寫法與現在稍有不同。在《康熙字典》中的記載中,相的右側存在一個手字旁,儀的下面有一個日字旁。
1. 我們明天下午三點在咖啡廳相儀。
2. 他們定了一個地點,準時相儀。
相逢、相約、相見、相聚
相約、約定、約見
失約、不會面、不相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