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庖西書的意思、庖西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庖西書的解釋

《明史·解缙傳》:“一日,帝在大庖西室,諭 縉 :‘朕與爾義則君臣,恩猶父子,當知無不言。’ 縉 即日上封事萬言。”後用以稱近臣上給皇帝的政見書為“庖西書”。 清 吳偉業 《殿上行》:“先生侍從垂金魚,退直且上庖西書。”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庖西書”是一個曆史典故性詞彙,其含義與明代官員解缙向皇帝進言的事件相關。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1. 詞義與出處
    “庖西書”指近臣向皇帝呈遞的政見書,源自《明史·解缙傳》的記載:明成祖朱棣曾在大庖西室(宮廷内處理祭祀事務的場所)召見解缙,并囑咐他“知無不言”,解缙遂當日撰寫萬言書進谏。這一事件成為典故,後世用“庖西書”代指臣子對君主的直言獻策()。

  2. 曆史背景與用法

    • 核心場景:明成祖以“義則君臣,恩猶父子”表達對解缙的信任,解缙則以萬言書回應,内容涵蓋治國理政的諸多建議。
    • 文學引用:清代吳偉業在《殿上行》中寫道“退直且上庖西書”,側面印證該詞在文人語境中的沿用()。
  3. 延伸意義
    該詞不僅指具體的奏疏形式,更強調臣子直言敢谏的忠誠态度,常用于形容官員或知識分子對國家大事的深切關注與谏言行為。

“庖西書”是源于明代的曆史典故,象征君臣間信任與直言進谏的關系,後成為政見書的代稱。需注意,其使用場景多限于曆史或文學領域,現代語境中較少出現。

網絡擴展解釋二

《庖西書》的意思

《庖西書》是一本古代的文獻,是秦朝的宰相庖丁所著,記載了他對烹饪技藝、食材選用、烹調方法等方面的經驗和理論。

拆分部首和筆畫

《庖西書》的“庖”字的部首是“廣”,總共6畫;“西”字的部首是“西”,總共6畫。

《庖西書》的來源

《庖西書》是由秦朝的宰相庖丁所著,來源于他對烹饪技藝和食材的研究和實踐經驗。

《庖西書》的繁體字

《庖西書》的繁體字為《庖西書》。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古代漢字的書寫規範,可以将《庖西書》的“庖”字寫作“廍”,“西”字寫作“襲”。但在現代漢字簡化之後,這些寫法已不再使用。

《庖西書》的例句

《庖西書》中有許多關于烹饪的經驗和技巧,例如:“火候掌握得當,才能烹制出美味可口的菜肴。”

組詞

庖丁、烹饪、食材、烹調、技藝、經驗等。

近義詞

《庖西書》的近義詞有《烹饪秘籍》、《烹調寶典》等。

反義詞

《庖西書》的反義詞可以是沒有相關記載的烹饪文獻,或者沒有系統的烹饪經驗和理論。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