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嘉遯的意思、嘉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嘉遯的解釋

亦作“ 嘉遁 ”。舊時謂合乎正道的退隱,合乎時宜的隱遁。《易·遯》:“嘉遯貞吉,以正志也。”《三國志·魏志·管甯傳》:“在乾之姤,匿景藏光,嘉遁養浩,韜韞儒墨,潛化傍流,暢于殊俗。” 宋 範仲淹 《祭呂相公文》:“辭去台衡,命登公衮,以養高年,如處嘉遁。” 明 許潮 《武陵春》:“蓋世有肥遯,有嘉遯,有吏遯,若吾輩又所謂玄遯者也。” 湯用彤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七章:“是以士大夫跼迹全生,見幾遠害。或厲操幽栖,高情避世,是曰嘉遁。”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嘉遯”是“嘉遁”的異體寫法,二者音義相通,均讀作jiā dùn,屬于漢語中的古典詞彙。該詞最早可追溯至《周易》遁卦“嘉遁貞吉”的卦辭,《漢語大詞典》将其釋為“合乎正道的退隱”,特指賢者審時度勢後選擇的隱逸行為。其核心含義包含三個層面:

  1. 詞義構成

    “嘉”表贊美,“遯”(遁)指退避,二字組合形成褒義複合詞。《王力古漢語字典》強調其區别于普通隱逸,強調“合乎時宜且守持節操的隱退”,如《三國志》評管甯“嘉遁之風,足以矯俗”即含此意。

  2. 語源脈絡

    源自《周易·遁卦》九五爻辭:“嘉遁,貞吉”,孔穎達疏解為“遁道嘉美,正則吉也”,指君子在政治昏暗時主動避世以保全德行,後經魏晉玄學發展為士人精神追求的典範。

  3. 文化意象

    該詞承載着中國古代“窮則獨善其身”的處世哲學,唐代李峤《授鐘紹京太子右谕德制》稱“幽貞之操,足以鎮俗;嘉遁之風,足以揚仁”,彰顯其作為士大夫精神标杆的文化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

“嘉遯”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讀音與字形

詞義解析

“嘉遯”亦作“嘉遁”,指合乎正道的退隱行為,強調隱退的時機與方式符合道德或社會認同。其内涵包含:

  1. 合乎時宜:隱退時機恰當,不違背道義;
  2. 高尚情操:退隱者心懷淡泊,保持氣節(如《三國志》中管甯的“嘉遁養浩”);
  3. 經典溯源:出自《易經·遯卦》“嘉遯貞吉,以正志也”,意為隱退時堅守正道可獲吉祥。

用法與語境

多用于古代文獻,形容士人因時局或個人志向選擇隱逸,且行為被社會認可。例如:

相關延伸

“嘉”本義為美好、贊許(如“嘉獎”),組合“遯”後強化了隱退的正面評價,與消極避世形成對比。

若需進一步考證文獻用例,可參考《周易》及魏晉史書。

别人正在浏覽...

褊性炳炳顯顯陳表綢固抽噎串通一氣道不是打牌二五眼乏劣反串方計汾水遊鼓唱歸服貴尚漢臘浩汗好逑鴻伐畫外婚娅霍夫曼寄椗寄死苦水拉客辣玉兩下裡六一詩話留滞砻砺慮化弭服明窗淨幾明瑟判若水火平揖蘠蘼前體前頭起端青袍白馬囚室七緵布善佞繩違施贶收離糾散水陸道場鎖樹談情說愛騰奔貼凈偷儒溫煗吳大皇帝兀首新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