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加官的意思、加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加官的解釋

(1) [advancement]∶升遷官職

(2) [hold two or more posts concurren-tly]∶本職之外兼任别的官職

詳細解釋

(1).于本職外兼領的其他官職。《漢書·百官公卿表上》:“侍中、左右曹、諸吏、散騎、中常侍,皆加官,所加或列侯、将軍、卿大夫、将、都尉、尚書、太醫、太官令至郎中,亡員,多至數十人。”

(2).晉升官階。參見“ 加官進祿 ”、“ 加官進爵 ”。

(3).舊時在戲曲正式節目演出前外加的單人或多人表演。表演者身穿紅袍,戴笑容假面具(名“加官臉”),不作唱白,邊跳邊向觀衆展示手中所持寫有頌詞的條幅,又稱“跳加官”。多于節日或喜慶之時行之。《儒林外史》第十回:“戲子上來參了堂,磕頭下去,打動鑼鼓,跳了一齣‘加官’。”

(4).指加官臉。 張天翼 《清明時節》:“幾雙眼睛注到了 程三先生 那張圓臉--那兩撇黑油油的胡子在嘴下畫成一條弧線,很象一個加官。”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加官"是漢語中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核心語義可從以下三個維度解析:

一、官職晉升制度(來源:《現代漢語詞典》) 指古代官員職位的晉升,常見于"加官進爵"這一成語。該制度起源于秦漢時期的"二十等爵制",通過考核功績或特殊貢獻實現官職疊加。例如《漢書·百官公卿表》記載的"侍中、左右曹諸吏、散騎、中常侍,皆加官",體現了漢代官員兼任多職的晉升體系。

二、傳統戲曲術語(來源:《中國戲曲表演藝術辭典》) 特指戲曲表演中的"跳加官"程式,屬開場吉慶戲。演員戴笑容面具(稱"加官臉"),手持"天官賜福"條幅逐層展示,常見于明清以來的昆曲、京劇等劇種。這種表演承載着"加官進祿"的民俗心理,據《清稗類鈔》記載,清代堂會戲必演此劇目以兆吉祥。

三、現代引申用法(來源:《漢語大詞典》) 現代漢語中衍生出"職務疊加"的新義項,既可指實際職務兼任現象,如"加官書記"表示新增書記職務;也用于比喻性表述,如"網絡加官"形容社交媒體賬號同時獲得多種認證身份。該用法延續了古代"職事官與散官疊加"的職官制度遺韻。

網絡擴展解釋

“加官”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主要涵蓋官職晉升、兼職任命及傳統戲曲表演形式。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官職相關釋義

  1. 晉升官職
    指官員在原職基礎上提升官階或職位,常與“加官進爵”“加官進祿”等成語關聯,表達升遷後的地位與俸祿提升。

  2. 兼任官職
    指官員在本職之外被授予其他官職,屬于古代官僚制度中的常見現象。例如《漢書》記載,漢代侍中、散騎等職位常作為加官,由列侯、将軍等兼任。


二、傳統戲曲表演

“跳加官”是舊時戲曲演出前的吉祥儀式。表演者戴笑臉面具(稱“加官臉”),穿紅袍,手持寫有頌詞的條幅,以舞蹈形式祈福,多見于節日或喜慶場合。


三、延伸用法

“加官進位”等成語進一步衍生出“晉升官職并增加俸祿”的引申義,強調官職與待遇的雙重提升。


該詞既可指官職變動,也可指文化習俗,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書》或戲曲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鏖馘憊倦長衣襜襦朝離等地讀秒鵝不食草恩典翻個兒方劑鳳凰閣諷谕忿塞富貴浮雲服猛構雲賈害駭俗惶窘換羣鵝講闱奸谲劍舞焦瘦婕妤怨籍稾祲祥苦不聊生萊氏流螢龍币落地生根芒忽沒頭神募人出首内顧之憂年齒仟眠輕絕親懿窮泰畦畛全套熱鍋炒菜揉捏三日曲水沈宋水恠贖死松膠竦敬瑣鄙訴訟法猬興文陣五方旗小孩兒霞姿月韻羲皇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