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吓倒。《資治通鑒·宋順帝昇明二年》:“ 魏主 與太後臨虎圈,有虎逸,登閣道,幾至禦坐,侍衞皆驚靡;吏部尚書 王叡 執戟禦之,太後稱以為忠,親任愈重。”
“驚靡”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較少,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魏主與太後臨虎圈,有虎逸,登閣道,幾至禦坐,侍衛皆驚靡;吏部尚書王叡執戟禦之,太後稱以為忠,親任愈重。”
- 譯文:北魏君主與太後視察虎圈時,老虎逃脫并沖向禦座,侍衛們被吓得癱軟潰散,唯有王叡持戟護駕,因此被重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文用法,可參考《資治通鑒》相關篇章或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驚靡》是一個形容詞,意思是令人吃驚并引發轟動、迷倒衆人的意思。
《驚靡》的部首是⻊(車部),形聲字,由“青”、“旬”組成。
《驚靡》總共包含12個筆畫。
《驚靡》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詩經中的《大雅·文王》:“文王既殷,侯于周道。”其中“侯于周道”即是“驚靡”的用法,表示文王的偉大功績在當時引起了轟動與贊歎。
《驚靡》的繁體字為「驚靡」。
古代對于《驚靡》的寫法有所不同,早期的寫法為「驚迷」,後來漸漸演變為現在的形式。
1. 這場演唱會的驚靡程度超乎想象,火爆的場面令人難以忘懷。
2. 這本小說以其深入人心的描寫和精彩的故事情節,引起了文壇的一片驚靡。
1. 驚世靡俗
2. 驚心動魄
3. 驚悚
4. 風靡一時
1. 驚豔
2. 引人注目
3. 驚爆
1. 普通
2. 平庸
3. 毫不起眼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