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燒牲玉使煙氣上騰以祭天。《文選·揚雄<甘泉賦>》:“於是欽柴宗祈,燎薰皇天。” 張銑 注:“燒牲玉薰天以祭也。”
“燎熏”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與祭祀儀式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燎熏(liáo xūn)指焚燒祭品(如牲畜、玉器等),使煙氣升騰以祭天。這一儀式在古代被視為與天地溝通的重要方式,通過燃燒産生的煙霧将敬意傳達給神明。
該詞最早見于漢代揚雄的《甘泉賦》:“於是欽柴宗祈,燎薰皇天。” 張銑注:“燒牲玉薰天以祭也。”
(注:“欽柴”指向神明獻祭,“燎薰”則強調焚燒過程。)
在少數文獻中,“燎熏”被引申為“用強烈手段懲治或摧毀”,但這種用法較為罕見,可能屬于特定語境下的比喻義。
例:古籍中常描述帝王“燎熏告天”,即通過焚燒祭品向上天祈福或謝罪。
注: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該詞,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研究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祭祀儀式的具體流程或文化背景,可參考《周禮》等典籍。
燎熏(liáo xūn)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的意思是用火燒熔香或薰香。形容香氣襲人,彌漫空氣。
燎的拆分部首是火(huǒ),它的筆畫是10畫;熏的拆分部首是火(huǒ),它的筆畫是14畫。
燎熏這個詞語來源于古代人們用燃燒熔香的方式來驅趕惡鬼,并淨化空氣。人們把香火燒在香爐上,散發出香氣,以祈求平安和祥和。
燎熏的繁體字是燎熏。
古代的燎熏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燎的古代寫法為「燎香」,熏的古代寫法為「熏灼」。
1. 廟宇裡燎熏的香味讓人感到非常神聖。
2. 散發出來的燎熏香氣讓整個房間都彌漫着宜人的氛圍。
煙燎、燎原、爐燎。
散香、焚香。
清新、芬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