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服習的意思、服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服習的解釋

(1).謂習熟武藝。《管子·七法》:“為兵之數……存乎服習,而服習無敵。” 尹知章 注:“服,便也。謂便習武藝。” 漢 晁錯 《言兵事疏》:“士不選練,卒不服習,起居不精,動靜不集。” 宋 王禹偁 《大閱賦》:“兵雖示乎服習,戰必分其曲直。”

(2).熟悉。《左傳·僖公十五年》:“古者大事,必乘其産,生其水土,而知其人心,安其教訓,而服習其道。”《東周列國志》第三十回:“其馬生在本土……服習道路,故遇戰隨人所使,無不如意。” 章炳麟 《************解》:“三荒服若 回 部、 西藏 猶有耕稼, 蒙古 猶有遊牧。 滿 人則於此亦未服習,斯所謂惰民者。”

(3).猶習慣;適應。《韓詩外傳》卷五:“而民以侵漁遏奪相攘為服習。” 晉 張邈 《自然好學論》:“且晝坐夜寝,明作闇息,天道之常,人所服習。”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國日記·光緒十七年二月二十一日》:“﹝ 義王 ﹞因詢在 歐洲 幾何年矣。 英 法 兩國事務繁簡如何,此閒水土能否服習?”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服習”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三種含義:

  1. 習熟武藝
    指通過訓練熟練掌握軍事技能。例如《管子·七法》提到“存乎服習,而服習無敵”,強調士兵需精于武藝才能所向披靡。漢代晁錯在《言兵事疏》中也提到“卒不服習”會導緻軍隊戰鬥力不足。

  2. 熟悉、通曉
    表示對事物或環境有深入了解。如《左傳·僖公十五年》中“服習其道”,指熟悉事物的規律。清代章炳麟在《中華民國解》中以此描述民族對本土文化的適應。

  3. 習慣、適應
    強調長期形成的適應性。例如《韓詩外傳》提到“民以侵漁遏奪相攘為服習”,指民衆将掠奪行為視為常态。晉代張邈的《自然好學論》也用“人所服習”說明晝夜作息的自然規律。


該詞在不同語境中可分别指“訓練武藝”“熟悉事物”或“適應習慣”,需結合文獻具體分析。權威典籍如《管子》《左傳》等為其用法提供了典型例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服習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的意思是指服從并學習。現在讓我們來分解一下這兩個漢字。『服』這個字的部首是『月』,它的筆畫數是五畫。而『習』這個字的部首是『丿』,它的筆畫數是三畫。 『服習』這個詞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它存在于《周禮·天官·司樂》一書中。在繁體字中,『服習』的寫法保留了和簡體字一樣的形狀和組合方式。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服習』的字形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漢時期,『習』字的寫法是『習』,『服』字的寫法是『伏』。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些字形逐漸演變為現在我們所使用的形式。 以下是幾個關于『服習』的例句: 1. 我們要勇于服習,不斷學習和進步。 2. 學生要時刻明白服習的重要性,努力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 除了『服習』之外,還可以組成一些相關的詞語,例如『服從』和『學習』等。這些詞語都與服從和學習的概念有關。 近義詞方面,可以使用『聽從』或『順從』來替代『服從』,以表示接受指令或遵循規定。而『學習』的近義詞則有『研究』、『鑽研』等。 反義詞方面,與『服從』相對的詞語可以是『反抗』或『抵抗』,表示不接受指令或拒絕遵循規定。而與『學習』相對的詞語可以是『放棄』或『忽略』,表示不進行學習或不關注知識。 希望以上回答能滿足你的需求,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我會隨時為你解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