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迥出的意思、迥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迥出的解釋

亦作“逈出”。1.高聳貌。 南朝 梁元帝 《巫山高》詩:“ 巫山 高不窮,逈出 荊門 中。”《資治通鑒·梁武帝太清二年》:“﹝ 侯景 ﹞衆見飛橋逈出,崩騰而走。” 明 傅新德 《送郭青字參藩巴蜀》詩:“ 岷 峨 迥出天連雪,棧閣平臨馬度雲。”

(2).突出;超群。 南朝 梁 鐘嵘 《詩品》卷下:“ 子陽 詩奇句清拔, 謝朓 常嗟頌之。 洪 雖無多,亦能自迥出。” 金 王若虛 《清虛大師侯公墓碣》:“﹝師﹞年十四已克主大醮,詞音清亮,逈出一時,儕輩翕然推服。”

(3).高出;超過。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十六:“梅之清香玉色,迥出桃李之上。” 明 陸時雍 《詩鏡總論》:“ 劉長卿 體物情深,工於鑄意,其勝處有逈出盛 唐 者。” 清 陳鳣 《對策》卷五:“今觀 蕡 ( 唐 劉蕡 )策,力攻藩鎮之強,痛斥閹寺之禍,勁氣直節,凜凜逼人,迥出 牛僧孺 、 元稹 、 白居易 之上。”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迥出”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iǒng chū”,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含義:

  1. 基本釋義

    • 高聳貌:形容物體高聳突出的形态。例如“岷峨迥出天連雪”(),描繪山勢巍峨。
    • 突出、超群:指人或事物在同類中表現卓越,如“勁氣直節,凜凜逼人,迥出他人之上”()。
    • 高出、超過:表示程度或水平上的超越,如“清香玉色,迥出桃李”()。
  2. 使用場景

    • 多用于文學或書面語,可贊美才華、品質出衆(),或描述地理特征(如山峰、建築的高聳)()。
    • 例句:唐代李磎因文章“迥出輩流”被稱頌()。
  3. 詞源與關聯

    • “迥”本義為“遠”,引申為“顯著差異”(),因此“迥出”強調與常規的顯著不同或優越性。

總結來看,“迥出”兼具描述形态與抽象特質的功能,需結合語境理解其具體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迥出

迥出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迥和出。

迥的部首是辶,總筆畫數為11個。它是一個形聲字,由辶和穴組成。辶表達了邊界的意思,穴表示深厚的意義。迥意為離開邊界,與衆不同。

出的部首是凵,總筆畫數為5個。出是一個指示動作的動詞,表示從某一地點移動到另一個地點。

迥出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說文解字》中記錄了迥出的意思,并解釋了它的由來。

在繁體字中,迥出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迥有時被寫成辶巛彡,而出則被寫成凾凵。這種寫法在現代已經不再使用。

以下是迥出的例句:

1. 他與衆不同,舉止言行迥出于衆人。

2. 他的設計理念迥出于其他人。

3. 這幅畫的色彩運用迥出了以往的作品。

一些與迥出相關的詞語或成語:

1. 獨特:與衆不同,獨具一格。

2. 異乎尋常:與常人不同,特别突出。

3. 平凡:普通,沒有特色。

一些與迥出反義的詞語:

1. 尋常:常見的,普通的。

2. 平庸:平凡,沒有特點。

3. 凡俗:普通,世俗。

總結起來,迥出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離開邊界,與衆不同。它的寫法在繁體字中保持不變,古時候的寫法有所不同。一些與迥出相關的詞語有獨特、異乎尋常,與其相反的詞語有尋常、平庸、凡俗。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