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蟠據。 宋 嶽珂 《桯史·吳畏齋謝贽啟》:“遂緻蟠固狡兔之窟,猶欲睥睨化龍之都。”
(2).猶言根深柢固。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三》:“吾家奴結黨以蠹我,其勢蟠固。”
“蟠固”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蟠據
指像盤曲的龍一樣占據或盤踞某地,常用于描述勢力、事物的長期占據狀态。
例:宋·嶽珂《桯史·吳畏齋謝贽啟》中提到“遂緻蟠固狡兔之窟”,即用此意。
根深柢固
比喻根基牢固,難以動搖。
例:清代紀昀《閱微草堂筆記》中“其勢蟠固”,即強調勢力根深蒂固。
需注意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更多見于古籍或文學性較強的文本中。如需進一步考證,建議參考《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
《蟠固》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堅固穩定,不可動搖的意思。
《蟠固》的部首分别是蟲和囗,共有17個筆畫。
《蟠固》是一個中文詞語,來源于古代文獻和語言。
《蟠固》的繁體字為「盤固」。
古時候《蟠固》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大緻結構和現在相似。
1. 這座建築物蟠固如山,經得起任何考驗。
2. 隻有蟠固的信念才能使我們戰勝困難。
1. 蟠居:蟠固的居住。
2. 蟠踞:蟠居于某處。
3. 固守:堅守。
1. 堅定:穩定不變。
2. 堅韌:堅強持久。
3. 穩固:牢固不動搖。
1. 輕浮:不穩定、不堅固。
2. 不穩:容易動搖、倒塌。
3. 動蕩:混亂不安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