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帨纓的意思、帨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帨纓的解釋

指妝奁。 清 黃宗羲 《劉太夫人傳》:“太傅有孤女未嫁,夫人分孫女之簪珥,助其帨纓。”參見“ 帨縭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帨纓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由“帨”與“纓”二字組成,專指女子出嫁時的佩飾與禮儀用品,象征婚儀中的莊重與身份轉變。以下從形義、文化内涵分述:


一、單字釋義

  1. 帨(shuì)

    • 本義:佩巾,古代女子隨身攜帶的拭物巾帕。《說文解字·巾部》:“帨,佩巾也。”
    • 引申義:在婚禮中特指“巾帕”,用于擦拭或象征性儀式。女子出嫁時,母親為其系帨,寓意囑托持家之責。
  2. 纓(yīng)

    • 本義:系冠的帶子,亦泛指裝飾性絲帶。《儀禮·士昏禮》鄭玄注:“纓,香囊也。”
    • 婚儀引申:指系于帨巾上的彩色絲帶或香囊,與帨結合為“帨纓”,代表婚約信物。

二、複合詞“帨纓”的文化意涵

在周禮婚俗中,“帨纓”是女子許嫁的标志性物件:


三、文獻例證

  1. 《詩經·召南·野有死麕》:

    “無感我帨兮” – 提及男子不可隨意觸動女子佩帨,反映帨的私密性與禮教約束。

  2. 《儀禮·士昏禮》:

    詳載“主人入,親說(脫)婦之纓”環節,指新郎為新娘解下帨纓,象征婚禮完成。


四、學術參考

(注:因古籍原文無網絡鍊接,來源标注依據權威辭書及經典文獻,鍊接略去以符要求。)

網絡擴展解釋

“帨纓”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帨纓(拼音:shuì yīng)指妝奁,即古代女子梳妝用的鏡匣或嫁妝。例如清代黃宗羲在《劉太夫人傳》中提到:“太傅有孤女未嫁,夫人分孫女之簪珥,助其帨纓。”

二、字詞拆分

  1. 帨(shuì):古時佩巾,類似手帕,用于擦拭或裝飾。
  2. 纓(yīng):原指系冠的帶子或穗狀飾物,後泛指裝飾性繩帶。

三、語境與用法

該詞多用于古典文獻中,描述與女子婚嫁相關的財物支持。例如黃宗羲文中“助其帨纓”,即指資助嫁妝。

四、相關延伸

“帨纓”是結合“帨”與“纓”的複合詞,特指女性妝奁,具有鮮明的傳統文化色彩。

别人正在浏覽...

本軍辯要曹邱策馬琤瑽導翊登泰山記第二次握手惡貫滿盈兒媳婦發動力蕃坊仿制飛飏鳳羅拂黛好離好散熇竭洪祀後患怳歘畫學回緬謇傲檢束健訟禁呵楫師空迫虧替枯魚涸轍枯竹褐理比镠鐐論見媒媒冥伯漠不關心尼菴佞辯否極泰回憑空牽帶欠點喬坐衙曲徑通幽入侵商陸燒燈節生旦淨丑深功神仙吏設事石爛海枯耍死狗殊壤讨逆委綴五言絕句绁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