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鞶囊。古時貯懸印章的袋子。因佩于腰側,故稱。《隋書·禮儀志七》:“ 班固 《與弟書》:‘遺 仲升 獸頭旁囊,金錯鉤也。’古佩印皆貯懸之,故有囊稱。或帶於旁,故 班氏 謂為旁囊,綬印鈕也。”
“旁囊”是漢語中的古語詞彙,具體含義及解釋如下:
“旁囊”即“鞶囊”,指古代用于存放或懸挂印章的袋子。因其常佩戴于腰側,故得名“旁囊”。
根據《隋書·禮儀志七》記載,班固在《與弟書》中提到“遺仲升獸頭旁囊,金錯鉤也”,表明旁囊是古代官員或貴族佩戴的飾物,兼具實用與象征功能。
有少數資料提及“旁囊”被引申為比喻人的才能或知識容器,但此用法并非主流,更多見于特定語境下的文學化表達。
“旁囊”是古代中國服飾文化的一部分,反映了印章制度與禮儀規範。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隋書》《漢典》等權威文獻。
旁囊(páng náng)是一個漢字詞語,旁囊意思是指人或者動物的兩側腰腹之間的位置。旁囊是一個形容詞。
旁囊的拆分部首是⺮(竹字頭),它的總筆畫數為11畫。
旁囊一詞最初來源于《周禮·秋官·大宰》:“郊特勒牲,左右采土,盛諸旁囊。”此處所指是古代祭祀儀式中,在牲牷獻祭前,左右侍衛的人會拿着籃子裝着土,放在旁邊。
繁體字為「旁囊」。
旁囊在古時候也有一些不同的寫法,包括「旁㫃」和「旁㫇」,這是根據字形演變而來的。
1. 擠壓過度會導緻旁囊的腫脹。
2. 他的旁囊腰杆很結實,能夠承受重物。
旁觀、旁聽、旁證。
肚臍、腰間。
正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