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官員。 明 張時徹 《誠意伯劉公神道碑銘》:“百爾圭裳,胥慶厥逢。”
(2).借指官爵。《明史·劉基傳》:“禠圭裳於末裔,委帶礪於空言。”《明史·顧吳薛郭等傳贊》:“圭裳之錫固足酬功,而礪帶之盟不克再世,亦可慨矣夫!”
“圭裳”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如下:
指代官員
該詞常用于古代文獻中,字面可拆解為“圭”和“裳”:
借指官爵
在《明史》中多次出現該詞,如《劉基傳》提到“禠圭裳於末裔”,意為剝奪後裔的官爵,強調其象征意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文獻原文,可參考《明史》或《誠意伯劉公神道碑銘》等史料。
《圭裳》是一個漢字詞組,由兩個字組成。其中,"圭"是指古代玉器的一種形狀,"裳"則指裙子。因此,《圭裳》可以理解為古代的一種玉裙。
根據拼音的讀音,可以對《圭裳》進行拆分。"圭"的部首是玉字旁,它由5個筆畫組成;"裳"的部首是衣字旁,并且由10個筆畫組成。
在繁體字中,"圭裳"的書寫方式為「珪裳」。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在稍有不同。根據古代文獻的記載,"圭裳"的古體字是「圭裳」,即與現代漢字相同。
1. 她穿着一身華美的圭裳,走入宴會廳,引來衆人的贊歎。
2. 這座王陵裡埋葬着一位古代君主,他在墳墓中被穿着圭裳的侍女所守衛。
3. 畫家用細膩的筆觸描繪出了仙女穿着輕盈的圭裳在白雲之間翩翩起舞的美景。
1. 圭玉:指的是圭的材質為玉石。
2. 裳袍:指的是裳和袍子,特指華麗的衣裳。
3. 玉裙:與《圭裳》意思相似,指的是用玉石制作的裙子。
1. 玉裳:意思與《圭裳》相同,同樣指古代的一種玉裙。
2. 珍裙:表示非常貴重的裙子。
3. 美裙:指的是漂亮的裙子。
俗裳:表示粗俗、不雅的衣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