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圭裳的意思、圭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圭裳的解釋

(1).官員。 明 張時徹 《誠意伯劉公神道碑銘》:“百爾圭裳,胥慶厥逢。”

(2).借指官爵。《明史·劉基傳》:“禠圭裳於末裔,委帶礪於空言。”《明史·顧吳薛郭等傳贊》:“圭裳之錫固足酬功,而礪帶之盟不克再世,亦可慨矣夫!”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圭裳"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特指中國古代與禮制相關的服飾,尤其指代貴族或士大夫在正式禮儀場合所穿着的、配有圭玉的整套禮服(包括上衣和下裳)。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兩方面:

  1. 字面本義與構成:

    • 圭: 指古代重要的玉制禮器,形狀上尖下方,常用于祭祀、朝聘、冊封等重大典禮,象征身份、權力和信諾。在服飾語境中,“圭”指縫綴或佩戴在禮服上的玉飾(如蔽膝上的玉飾或手持的玉圭),是禮服等級和禮儀規格的重要标志。
    • 裳: 在古代專指遮蔽下體的衣裙,是“上衣下裳”制中下半身的服裝。後亦可泛指衣服。
    • 圭裳: 因此,“圭裳”字面上指裝飾有圭玉或需配圭玉的正式禮服(常包含下裳部分)。它強調的是這套服飾與禮玉(圭)的配套關系及其在禮儀中的使用。
  2. 引申與象征意義:

    • 禮儀與身份的象征: “圭裳”直接關聯古代嚴格的禮制。穿着圭裳參與祭祀、朝會等重大活動,是貴族、官員身份地位和遵循禮法的外在體現。它超越了普通衣物,成為禮儀規範、社會等級和職責的象征。
    • 莊重與典範的代名詞: 由于其使用的場合極其莊重嚴肅,“圭裳”一詞也常被用來比喻莊重、規範、可作楷模的事物或行為。類似于“圭臬”(圭表與臬,指标準、法度)的用法,強調其作為典範的意義。

“圭裳”一詞精确地指向中國古代禮制中,貴族士大夫在重大禮儀場合所穿着的、必須配以圭玉的正式禮服體系。它不僅是具體的服飾,更是古代禮儀制度、社會等級秩序和文化象征的重要載體,蘊含着對規範、身份和莊重儀式的強調。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圭裳”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指代官員
    該詞常用于古代文獻中,字面可拆解為“圭”和“裳”:

    • 圭:古代帝王或諸侯在典禮中手持的玉器,象征權力與地位,後引申為官員的象征。
    • 裳:原指下衣(如裙子),此處與“圭”結合,代指官員的服飾或身份。
      例如明代張時徹在《誠意伯劉公神道碑銘》中寫道:“百爾圭裳,胥慶厥逢”,意為衆多官員共同慶賀此事。
  2. 借指官爵
    在《明史》中多次出現該詞,如《劉基傳》提到“禠圭裳於末裔”,意為剝奪後裔的官爵,強調其象征意義。

二、文獻用例

三、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文獻原文,可參考《明史》或《誠意伯劉公神道碑銘》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八面見光報恩伯格長簸籭采頭暢塞橙丁赤白池魚籠鳥房闼楓橋高渾鈎罣固宮後浪催前浪後梁懷谖幻世壺公龍回帖伽楠珠将校矯情幹譽進鬭金鞲雞栖九相沮抑酷旱窟窿橋酷能蠟白梁棟了如指掌六點兒厲響隴坂龍陽之興鸾骞鶴舞漫吟毛團把戲麻絻眄眄末第默藁濃重帕頭淺末千日秋還熱暑順腦順頭同功湍泷土圍子毋事嫌好道歉孝祀邪席席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