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謂小國朝見大國。與諸侯朝見天子的“正朝”相對。《公羊傳·僖公七年》“夏, 小邾婁 子來朝” 漢 何休 注:“時附從霸者朝天子,旁朝罷行進。” 徐彥 疏:“今朝 魯 而謂之旁朝者,正以諸侯之法,五年一朝天子,但是常事,故不書之;欲對朝王為正朝,故謂之旁朝。”
“旁朝”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有一定差異,但核心解釋可歸納如下:
“旁朝”指古代小國朝見大國的行為,與諸侯正式朝見天子的“正朝”相對。例如《公羊傳·僖公七年》中提到“小邾婁子來朝”,漢代何休注釋為“旁朝”,即小國依附霸主後轉而朝見天子的非正式行為。
部分非權威來源(如)提出“旁朝”可比喻權力虛弱的政權,但此說法未見于權威典籍或主流注釋,可能是現代引申義。
建議需要深入考證時,優先參考《公羊傳》及漢代注釋等權威文獻。
旁朝(páng cháo)是一個漢字詞語,由“旁”和“朝”兩個字組成。
旁朝的部首和筆畫分别如下:
旁:部首為“方”,總筆畫數為4。
朝:部首為“木”,總筆畫數為12。
旁朝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中國曆史上。在古代的帝王統治體制中,朝代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概念。朝代在漢字文化中代表着一個時代、一段曆史。而在帝王統治的過程中,有時候會出現其他國家或地區的抵抗或影響,這些被稱為旁朝。
“旁朝”的繁體字形為「旁朝」。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相比于現代簡化字的形式,古代漢字更加複雜,筆劃也更多。筆畫數量的減少是現代漢字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
下面是旁朝的例句:
他們足以控制各旁朝,稱霸一方。
以下是與旁朝相關的一些組詞:
和旁朝相關的組詞:旁望、旁觀。
以下是旁朝的近義詞:旁王、旁詣。
以下是旁朝的反義詞:正朝。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