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攀蟾折桂的意思、攀蟾折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攀蟾折桂的解釋

攀登蟾宮,折取月桂。喻科舉登第。 元 馬緻遠 《薦福碑》第四折:“當日個廢寝忘食,鑄鐵硯長分磨劍的水;到今日攀蟾折桂,步金堦纔覓着上天梯。” 元 李好古 《張生煮海》第二折:“休為那約雨期雲龍氏女,送了箇攀蟾折桂俊多才。”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攀蟾折桂”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釋:

一、基本含義

指通過努力在科舉考試中及第,比喻取得功名或成就。其中“蟾”指月宮(傳說月中有蟾蜍),“桂”指月宮中的桂樹,字面意為“攀上月宮、折取桂枝”,象征在科舉中脫穎而出。

二、詳細解析

  1. 曆史背景
    成語源自古代科舉制度,因科舉及第者被視為“登天”般榮耀,故用“攀蟾折桂”形容金榜題名。例如元代戲曲《東堂老》中寫道:“你傲的是攀蟾折桂手”,即誇贊科舉成功者。

  2. 使用場景

    • 古代:專指科舉應試高中(如:“休為那約雨期雲龍氏女,送了個攀蟾折桂俊多才”)。
    • 現代引申:可比喻考試、競賽等場景中取得優異成績(如:“争分奪秒巧複習,勤學苦練創佳績”)。
  3. 語言特點

    • 發音:pān chán zhé guì(部分文獻标注“折”讀shé,但主流讀音為zhé)。
    • 語法功能:作謂語、賓語或定語,如“攀蟾折桂手”。

三、相關詞彙

四、例句參考

  1. “科舉時代,文人學士一旦攀蟾折桂,便從此進入仕途。”
  2. “這次進京攀蟾折桂,似乎胸有成竹。”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的文學出處或曆史背景,可參考《薦福碑》《東堂老》等元代戲曲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攀蟾折桂

攀蟾折桂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比喻人才出衆、有出類拔萃的能力。成語“攀蟾”指攀登到月亮上去,而“折桂”則是指獲得桂冠,象征着成功與榮譽。

拆分部首和筆畫

攀蟾折桂的拆分部首是“手”和“木”,其中“手”在成語中屬于部首手部,表示與手相關,而“木”屬于部首木部,表示與樹木相關。

攀蟾的部首是“手”,總共有9畫;折的部首是“木”,總共有7畫;桂的部首也是“木”,總共有10畫。

來源

《攀蟾折桂》這個成語的來源于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該書記錄了中國南北朝時期一些重要曆史事件和人物的言行,成為研究當時社會風貌的重要資料。

繁體

攀蟾折桂的繁體字為「攀蟾折桂」。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攀蟾折桂的古文寫法為「攀蟾摶桂」,其中「摶」是指用手拿住的意思。

例句

他在考試中攀蟾折桂,名列第一。

組詞

攀蟾登岱(比喻野心勃勃)

折桂之作(指取得優異成就的作品)

近義詞

登峰造極

超群出衆

反義詞

平庸無奇

無能為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