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流水對的意思、流水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流水對的解釋

漢語對偶的一種。指上下兩句意思相貫串的對偶句。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法微三》:“ 嚴羽卿 以 劉眘虛 ‘滄浪千萬裡,日夜一孤舟’為十字格, 劉長卿 :‘ 江 客不堪頻北望,塞鴻何事又南飛’為十四字格。謂兩句隻一意也,蓋流水對耳。” 清 沉德潛 《說詩晬語》卷上:“﹝五言律﹞中聯以虛實對、流水對為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流水對是中國傳統對聯藝術中的特殊形式,又稱"串對"或"走馬對",其核心特征是上下聯存在承接、遞進或因果的邏輯關系,如同流水般連貫自然。根據《漢語大詞典》定義,流水對要求"出句與對句在意義上互相連貫,不可颠倒,形同流水"。

從結構特征分析,流水對可分為三種類型:

  1. 時間承接型:如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通過時間序列展現自然規律
  2. 空間轉換型: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用地理位移形成動态畫面
  3. 邏輯推演型:王之渙《登鹳雀樓》"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前因後果構成哲理表達

朱承平在《對偶辭格》中指出,流水對區别于普通對聯的關鍵在于"意脈的不可逆性",其上下聯若調換位置則語義斷裂。這種特性在律詩頸聯中尤為常見,如李商隱《無題》"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通過比喻延伸形成情感遞進。

權威典籍《中國對聯大典》強調,流水對的創作需遵循"形對意連"原則,既要保持字詞對仗工整,又要确保語義的自然流動。現代語言學家王力在《漢語詩律學》中統計,唐代律詩中約18%的颔聯采用流水對技法,印證了其在中國古典文學中的重要地位。

網絡擴展解釋

流水對是中國古典詩詞和對聯中一種獨特的對仗形式,其核心在于上下句意義連貫、語法邏輯緊密,以下為詳細解析:

一、定義與特點

流水對又稱「串對」,形式上看似兩句對仗,實則上下句在語義和語法上構成承接、因果、轉折或假設等邏輯關系,共同表達完整含義。其特點包括:

  1. 意義連貫:上下句需按順序解讀,不可颠倒(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颠倒後邏輯斷裂)。
  2. 語法依存:兩句組成一個完整句子,常表現為主謂結構或條件複句(如「那堪玄鬓影,來對白頭吟」)。
  3. 形式靈活:雖講究對仗,但允許詞性寬對,多見于五言詩且較少工對。

二、典型例句

  1. 遞進關系:
    「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
    後句為前句實現條件,形成遞進邏輯鍊。
  2. 時空連貫: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杜甫)
    通過動詞鍊展現動态行進軌迹。
  3. 自然因果: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
    上下句形成「因毀-重生」的循環邏輯。

三、藝術價值

流水對通過打破常規對仗的平行結構,使詩句如行雲流水般自然流暢,既增強語言張力(如王昌齡「但使龍城飛将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的假設性豪情),又通過邏輯關聯提升詩意密度,成為律詩創作中的高難度技巧。

更多經典案例可參考中列舉的杜甫、王維等詩人作品。

别人正在浏覽...

搬唇弄舌庇衛播送才待馳爽傳呼電話穿井得人春婦黜色脆快倒纻翻機阿彌陀放射性元素凡愦凡翼飛瞰婦孺皆知該號幹匿國服含姿衡嶽忽雷駁渾不似火芝薦奠驕傲自滿甲舍假虛矜奮稽颡膜拜酒幌酒鋪莨莠涼床良賈深藏曆家麗質門面鋪席人門司模剽泥泥衄挫諐鄙岐出青錢學士秋髩虬屈趨馳森列手下俟汾司谏松垮垮頭信頹玉讬言烷基賢嶲閑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