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tray one's friend] 出賣朋友
出賣朋友。《漢書·郦商傳》:“天下稱 酈況 賣友。夫賣友者,謂見利而忘義也。”《後漢書·李燮傳》:“ 邵 還至 洛陽 , 燮 行塗遇之,使卒投車於溝中,笞捶亂下,大署帛於其背曰:‘諂貴賣友,貪官埋母。’” 宋 陸遊 《寄别李德遠》詩之二:“ 李侯 不恨世賣友, 陸子 那須錢買山。”
“賣友”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為了私利而出賣或危害朋友的行為,常帶有強烈的道德批判色彩。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核心含義
“賣友”指通過背叛或洩露朋友秘密來謀取個人利益,強調見利忘義的特性。其行為常與“求榮”“求官”等詞連用,例如“賣友求榮”即通過出賣朋友換取名利。
二、曆史淵源
三、現代用法與示例
四、相關概念辨析
提示: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案例或詩詞出處,可參考《漢書》《後漢書》及宋代文人作品。
賣友是一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背叛朋友、出賣同伴的行為。拆分部首為 "卩" 和 "友",筆畫為6畫和4畫。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故事和曆史文獻。
根據研究,賣友這個成語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為 "賣友"。
在古代,賣友這個成語的漢字寫法有所不同。一種寫法是 "賣捐",捐意為舍棄、放棄。另一種寫法是 "賣舊",舊意為舊、之前的。這些古代寫法也都表達了背叛、出賣朋友的含義。
1. 他為了自己的利益,居然賣友出賣了一直以來信任他的朋友。
2.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千萬不要做賣友的事情,因為背叛會失去朋友信任。
1. 賣國:出賣自己的國家或祖國利益。
2. 賣身:以金錢、權力等交換自己的身體或尊嚴。
3. 賣弄:故意顯示自己的才華或技巧,以引起他人注意。
背叛、出賣、叛變、叛逆
忠誠、友愛、堅定、合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