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 陸機 詣 王武子 , 武子 前置數斛羊酪,指以示 陸 曰:‘卿 江 東何以敵此?’ 陸 雲:‘有千裡蓴羹,但未下鹽豉耳。’”後因以“陸機蓴”借指家鄉特産。 唐 李商隱 《贈鄭谠處士》詩:“ 越 桂留烹 張翰 鱠, 蜀 薑供煮 陸機 蓴。”
“陸機莼”是一個源自《世說新語》的典故,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詞源與出處
該詞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陸機(西晉文學家)在洛陽拜訪王濟(晉武帝女婿)時,王濟以羊酪誇耀北方美食,并問陸機:“江東有何物能與此相比?”陸機答:“千裡莼羹,未下鹽豉。”意指江南的莼菜羹無需調味即可媲美羊酪。
核心意義
原指陸機借莼菜羹表達對家鄉風物的自豪,後衍生為家鄉特産的代稱,尤其是江南地區的莼菜相關美食。
文化象征
莼菜在江南文化中地位特殊,陸機的回答不僅是對食物的贊美,更暗含對故土的眷戀。這一典故常被文人引用,成為思鄉之情的隱喻。
可能的誤讀
部分資料(如)将其解釋為“言行謹慎”,可能與莼菜采摘需小心的特性相關,但此說法缺乏直接文獻支撐,更主流的解讀仍圍繞“家鄉風味”展開。
如需進一步了解莼菜的文學意象或《世說新語》原文,可參考、4、7的詳細分析。
《陸機莼》是一種古代漢字,它指的是一種水生植物,又稱為所羼。這種植物生長在湖泊或水塘的淺水區域,葉子細長而嫩,是一種可供食用的蔬菜。
《陸機莼》的拆分部首是⺉(又稱"辶部",表示與行走、旅行相關的意思),它的總筆畫數為20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康熙字典》。陸機是東晉時期的一位著名文學家,他的作品《文賦》中提到了莼這個詞,因此得名為《陸機莼》。
陸機莼的繁體字為《陸機蓴》。
在古代,陸機莼的漢字有多種形式。其中一種寫法是《陸機莼》。
1. 春天來了,湖泊上的陸機莼開始綠意盎然地生長。
2. 他們烹饪了一道美味的莼菜湯。
陸機、蓴莀、莼羹、莼飯。
近義詞:蓼菜、水芹。
反義詞:山羌、山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