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搊彈詞的意思、搊彈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搊彈詞的解釋

宋 、 金 、 元 說唱藝術的一種。即諸宮調。 清 毛奇齡 《西河詞話》:“至 金章宗 朝, 董解元 不知何人,實作《西廂記搊彈詞》,則有白有曲,專以一人搊彈,并念唱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搊彈詞是中國宋、金、元時期的一種說唱藝術形式,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與起源 搊彈詞即諸宮調,因以琵琶等弦樂器伴奏得名,表演時由一人自彈自唱,融合念白與唱曲,常見于長篇叙事作品。其名稱中的“搊”指撥彈樂器的動作,“彈詞”則強調彈唱結合的特點。

2. 曆史文獻記載 清代毛奇齡《西河詞話》記載,金章宗時期董解元創作的《西廂記搊彈詞》(又稱《弦索西廂》)是典型代表,标志着這種藝術形式的成熟。

3. 表演形式特點

4. 與彈詞的關系 搊彈詞被認為是後世彈詞的前身。明清時期,彈詞發展為流行于南方的曲藝形式,保留了一人伴奏說唱的特點,但衍生出蘇州彈詞、揚州彈詞等地域分支,語言上分“國音”與“土音”兩種體系。

5. 讀音說明 該詞讀音存在曆史差異,現代漢語多采用chōu tán cí,但部分古籍注音為“zǒu dàn cí”,可能因方言或曆史音變導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搊彈詞的意思

《搊彈詞》是一個中文詞語,常用來形容唱詞或念白時的調子快慢混亂、節奏跳躍的現象。

拆分部首和筆畫

《搊彈詞》的拆分部首為手(扌)和廴。它的總筆畫數為13畫。

來源

《搊彈詞》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戲曲文化中,指的是演員在表演唱詞時,由于演技、節奏等原因,導緻詞句的念白出現混亂、跳躍的情況。後來,這個詞逐漸被引申為形容其他領域中節奏快慢不一、雜亂無章的現象。

繁體形式

《搊彈詞》的繁體形式為「搊彈詞」。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搊彈詞」的漢字寫法為「拙彈詞」,如果按照繁簡體寫法,即為「拙彈詞」。

例句

他的念白像是搊彈詞一樣,忽快忽慢、毫無規律。

組詞

搊彈、彈詞

近義詞

語調混亂、節奏跳躍

反義詞

整齊有序、規律節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