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拴馬的木樁。《六部成語注解·兵部》:“棚樁銀:馬棚内釘立馬樁所用之項也。”《解放日報》1946.5.26:“便賴夥計偷東西,綁在馬樁上打一頓之後,又送進水牢裡。”
根據多個權威詞典和文獻資料,“馬樁”一詞的解釋如下:
指拴馬的木樁,常見于馬廄、驿站等場所,用于固定馬匹防止其隨意走動。
馬樁材質多為硬木或石制,高度約1.5米,頂端有時會雕刻紋飾,兼具功能性與裝飾性。現代語境中多用于曆史或文學描述(如“孤樁”指無頭樁體,屬衍生用法)。
馬樁是指用于束縛馬匹的短木樁或石樁。在農田中,用馬樁系住馬匹,讓其在特定的區域内活動,從而避免馬匹隨意亂跑。
馬樁的部首是馬(mǎ),筆畫數為9。
馬樁一詞的來源為古代用于拴馬的樁子。人們常将馬匹束縛在樁上,以防止馬兒自由活動造成不便或危險。隨着時間的推移,這種用于拴馬的樁子逐漸被稱為“馬樁”。
馬樁的繁體字為馬樁。
在古代,馬樁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常用的寫法為“馬樁”,其中“樁”是指樁子。隨着文字的演變和規範化,現代漢字中的“馬樁”逐漸成為主流。
1. 他用繩子将馬拴在馬樁上。
2. 農田中的馬樁起到了限制馬匹活動範圍的作用。
馬樁的相關組詞有:馬匹、繩子、農田、限制。
馬樁的近義詞包括:栓馬柱、拴馬柱、馬杆等。
馬樁的反義詞沒有明确的詞語對應,可能是指自由放養的馬匹,即沒有被束縛在樁上的馬。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