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鳑鮍的意思、鳑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鳑鮍的解釋

[bitterling] 魚名。又名“旁皮魚”,形似鲫魚。體長二三寸,生活在淡水中,卵産于蚌殼内。有婢魚、妾魚、青衣魚等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鳑鮍(páng pí)是鯉形目鯉科鳑鲏屬淡水魚類的統稱,古稱“魴鱰”“鰟鮍”。其體形側扁呈卵圓形,體長通常不超過15厘米,體表多覆蓋銀白色或淡青色鱗片,繁殖期雄魚會呈現鮮豔的婚姻色,如橘紅或藍紫色斑紋。該名稱源自《爾雅·釋魚》中“魴魾”的異寫,因體扁而寬得名,民間亦稱“四方皮”“鏡魚”。

鳑鮍具有獨特的繁殖習性,雌魚通過産卵管将卵産入河蚌鰓腔内,幼魚孵化後與河蚌形成共生關系。這種生物學特征在《中國淡水魚類原色圖鑒》中被列為鯉科魚類中特殊適應性的典型代表。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鱗三·魴魚》記載:“鰟鮍魚,處處有之,狀似鯽而小”,佐證了其廣泛分布特性及形态特征。

網絡擴展解釋

鳑鲏(學名:Rhodeinae)是一類小型淡水魚類,屬于鯉科,具有獨特的生物學特征和繁殖方式。以下是其詳細解析:

一、分類地位

鳑鲏亞科(鱊亞科)包含3個屬:鳑鲏屬(Rhodeus)、鱊屬(Acheilognathus)和田中鳑鲏屬(Tanakia)。首個物種于1832年被發現,目前這一分類體系被廣泛接受。

二、形态特征

  1. 體型:體側扁且高,全長30-100mm,個别達150mm。體高約為體長的1/4-1/2,體厚僅為體高的1/3。
  2. 頭部與鳍:口裂狹小(亞上位或下位),鰓蓋膜連于峽部;背鳍與臀鳍基底相對,尾鳍呈叉形。
  3. 性别差異:雄魚體型較小,吻部具珠星,生殖期體側有彩虹色縱紋;雌魚具産卵管。

三、繁殖特性

鳑鲏與河蚌(Anodonta)形成共生關系:

四、生長與壽命

五、生态意義

作為雜食性魚類,鳑鲏以水藻、浮遊生物為食,其獨特的繁殖方式維持了淡水生态系統的穩定性。與河蚌的互惠關系更是生物共生的經典案例。

别人正在浏覽...

哀的美敦書八字眉豳風圖茶具谄渎充調楚公鐘吹胡瞪眼垂念戴眉含齒打截丹草當夕敵壘獨出新裁房頭赙贈阜螽矸子硌吱勾問锢禁橫眉冷對千夫指鴻谟黃梅戲彙聚灰移火變迦羅婆劫蹇驢擊刺既廪京沈鐵路景耀髻影爵羅況榮漉魚緑荔枝緑珠潭賣蒙懂毛澤密計冥坐秘濇年夜破巢餘卵前席起慄輕土腮巴子身後刷鍊四妃死教聽者妥尾五英相臣銷釘歇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