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鳑鮍的意思、鳑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鳑鮍的解释

[bitterling] 鱼名。又名“旁皮鱼”,形似鲫鱼。体长二三寸,生活在淡水中,卵产于蚌壳内。有婢鱼、妾鱼、青衣鱼等名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鳑鮍(páng pí)是鲤形目鲤科鳑鲏属淡水鱼类的统称,古称“魴鱰”“鰟鮍”。其体形侧扁呈卵圆形,体长通常不超过15厘米,体表多覆盖银白色或淡青色鳞片,繁殖期雄鱼会呈现鲜艳的婚姻色,如橘红或蓝紫色斑纹。该名称源自《尔雅·释鱼》中“魴魾”的异写,因体扁而宽得名,民间亦称“四方皮”“镜鱼”。

鳑鮍具有独特的繁殖习性,雌鱼通过产卵管将卵产入河蚌鳃腔内,幼鱼孵化后与河蚌形成共生关系。这种生物学特征在《中国淡水鱼类原色图鉴》中被列为鲤科鱼类中特殊适应性的典型代表。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鳞三·魴鱼》记载:“鰟鮍鱼,处处有之,状似鯽而小”,佐证了其广泛分布特性及形态特征。

网络扩展解释

鳑鲏(学名:Rhodeinae)是一类小型淡水鱼类,属于鲤科,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征和繁殖方式。以下是其详细解析:

一、分类地位

鳑鲏亚科(鱊亚科)包含3个属:鳑鲏属(Rhodeus)、鱊属(Acheilognathus)和田中鳑鲏属(Tanakia)。首个物种于1832年被发现,目前这一分类体系被广泛接受。

二、形态特征

  1. 体型:体侧扁且高,全长30-100mm,个别达150mm。体高约为体长的1/4-1/2,体厚仅为体高的1/3。
  2. 头部与鳍:口裂狭小(亚上位或下位),鳃盖膜连于峡部;背鳍与臀鳍基底相对,尾鳍呈叉形。
  3. 性别差异:雄鱼体型较小,吻部具珠星,生殖期体侧有彩虹色纵纹;雌鱼具产卵管。

三、繁殖特性

鳑鲏与河蚌(Anodonta)形成共生关系:

四、生长与寿命

五、生态意义

作为杂食性鱼类,鳑鲏以水藻、浮游生物为食,其独特的繁殖方式维持了淡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河蚌的互惠关系更是生物共生的经典案例。

别人正在浏览...

伴流备守沉稳叱李大鼓饏淡傎到典仪钝拟非薄風向標冯依府经历感今思昔歌舞寡默管钥骨笃犀股肱郡瑰铄古垒还殿好玩虹伸江鸡骄踞结好茎干稷黍匡救烂七八糟列曜六鼇流水行云慢藏诲盗目光短浅闹头鸟工平适千指谯镌七均入行三五成群狮子座耍玩驷车私巡俗骂滔滔滚滚同文共规頽败推颂唾余瓦缸韦编三絶温温然伍列午日仙人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