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鳑鮍的意思、鳑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鳑鮍的解释

[bitterling] 鱼名。又名“旁皮鱼”,形似鲫鱼。体长二三寸,生活在淡水中,卵产于蚌壳内。有婢鱼、妾鱼、青衣鱼等名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鳑鲏(学名:Rhodeinae)是一类小型淡水鱼类,属于鲤科,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征和繁殖方式。以下是其详细解析:

一、分类地位

鳑鲏亚科(鱊亚科)包含3个属:鳑鲏属(Rhodeus)、鱊属(Acheilognathus)和田中鳑鲏属(Tanakia)。首个物种于1832年被发现,目前这一分类体系被广泛接受。

二、形态特征

  1. 体型:体侧扁且高,全长30-100mm,个别达150mm。体高约为体长的1/4-1/2,体厚仅为体高的1/3。
  2. 头部与鳍:口裂狭小(亚上位或下位),鳃盖膜连于峡部;背鳍与臀鳍基底相对,尾鳍呈叉形。
  3. 性别差异:雄鱼体型较小,吻部具珠星,生殖期体侧有彩虹色纵纹;雌鱼具产卵管。

三、繁殖特性

鳑鲏与河蚌(Anodonta)形成共生关系:

四、生长与寿命

五、生态意义

作为杂食性鱼类,鳑鲏以水藻、浮游生物为食,其独特的繁殖方式维持了淡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河蚌的互惠关系更是生物共生的经典案例。

网络扩展解释二

《鳑鮍》的意思

《鳑鮍》(bǎng pí)是一个中文词汇,表示一种水生动物,也叫做鳑鲏,属于鱼类中的鲤鱼科。它身体侧扁长椭圆形,体色多为银白色或浅橙红色。鳑鮍生活在江河湖泊等淡水环境中,以水草、浮游生物等为食。

拆分部首和笔画

《鳑鮍》一词中的部首分别是鳥(鸟)和魚(鱼)。它的总共有15画。

来源和繁体字

《鳑鮍》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繁体字形式为「鯧魚」(chan yu)。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魚」字的写法有所变化,字形更为简洁,类似于现代日语中的「魚」字(さかな,sakana)。

例句

1. 河水清澈见底,许多鳑鮍在其中游动。

2. 这条鳑鮍的身上有美丽的斑点。

3. 渔民捕捉了一条很大的鳑鮍。

组词

鳑鮍没有常用的组词,因为它是一个特指的物种名。

近义词

鳑鮍没有严格的近义词。

反义词

鳑鮍的反义词可以用「陆地动物」表示,因为鳑鮍是一种水生动物。

别人正在浏览...

包产葆养碧香裁许长条楚国梦单式编制地方税定身诀帝牛断定对家顿引遏讼雰霏趺鼻跗骨丐首港渎贵侈过谦嚎天喊地蹇谔践国进能朘蚀拘厄开济烤肉口无择言款燕枯耘峦岏滤过买上嘱下曼殊室利密竿抹门儿纳礼驽驘彭蠡蒲蔽劝耗娆娆若下酒神武门水尺剃发令题缄往常王度王主晼晼危槛蚊阵物际乌台客夏娃西零心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