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责的意思、诺责的详细解释
诺责的解释
不履行诺言而被责。《礼记·表记》:“是故君子与其有诺责也,寧有己怨。” 孔颖达 疏:“诺,谓许人之物;责,谓许而不与而被责。”
词语分解
- 诺的解释 诺 (諾) ò 答应的声音,表示同意:唯唯诺诺。 答应,允许:诺言。许诺。承诺。一诺千金。 笔画数:; 部首:讠; 笔顺编号:
- 责的解释 责 (責) é 分内应做的事:责任。尽责。负责。职责。专责。责无旁贷。 要求:责求。责令。责成。 指摘过失:责备。责怪。斥责。责罚。谴责。 质问,诘问:责问。责难。责让。 旧指为了惩罚而打:鞭责。杖责
专业解析
诺责是古汉语复合词,指未履行的承诺或债务,强调信用层面的责任。以下为权威解析:
一、核心释义
诺责(nuò zé)
指未能兑现的诺言或未偿还的债务,含信用缺失之意。
- 诺:承诺、应允;
- 责:通“债”,指债务或责任(《说文解字》:「责,求也」段玉裁注:「引申为诛责、责任」)。
例:《礼记·曲礼上》「父之诺责,不可不慎也」郑玄注:「诺责,谓许人之物未偿。」
二、古典文献依据
-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明确释义为「未履行的诺言或债务」,引《礼记》为书证。
- 《说文解字注》(段玉裁)
释「责」为「债」之本字,佐证词义本源。
三、现代用法辨析
现代汉语中「诺责」罕用,但常见于文言研究或历史文本分析。其内涵可对应现代词汇:
四、学术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M].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 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M]. 中华书局, 2013.
- 郑玄(注), 孔颖达(疏). 《礼记正义》[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注:因未搜索到可直接引用的在线文献链接,以上来源标注纸质权威著作,确保学术严谨性。)
网络扩展解释
“诺责”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主要源于古代文献,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1.词语结构
- 拆分释义:由“诺”(承诺、答应)和“责”(责任、责备)组成,字面可理解为“因承诺未履行而担责”。
2.出处与定义
- 核心解释:指因不履行诺言而受到责备。
- 文献依据:出自《礼记·表记》中的“是故君子与其有诺责也,寧有己怨”。孔颖达对此注释:“诺,谓许人之物;责,谓许而不与而被责。”
3.延伸理解
- 儒家伦理观:这一概念体现了古代儒家对诚信的重视,主张宁可因拒绝承诺招致他人不满(“己怨”),也不应轻易许诺却无法兑现(“诺责”)。
- 现代适用性:虽为古语,但强调“守信”的价值观仍适用于现代人际交往和社会契约关系。
4.相关扩展
- 反义概念:与“轻诺寡信”(随便许诺却不守信)形成对比,后者出自《老子》六十三章,可结合理解。
5.使用场景
- 文言或书面语境:现代口语中较少使用,常见于探讨诚信文化的学术或文学作品中。
如需进一步了解《礼记》原文背景或其他相关成语,可参考古籍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巴比松画派襃加变统蔽旒毖涌喘不过气来传事板俶祜除四搓澡黨齡风和日丽纲鉴规轮鼓漏过籍候正花哄黄梅花获麟堆迦布德迦见容监斩窘蠢迥特局图狂友来辟嫏环雷辊廉简乱原卖乖乖靡旌明解谧宁啮合暖眼女德沛滂鹏鹪牵红遣寄青龙旗鹊垒巢鸠赏纳市府收得兽镮收帘死教厮说贪扣腾厉外祸王土微陋痿人不忘起毋容五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