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俯仰無愧的意思、俯仰無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俯仰無愧的解釋

立身端正,上對天、下對人,都問心無愧。語出《孟子·盡心上》:“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 宋 陳亮 《與周立義參政書》:“持身端方,俯仰無愧。” 郭沫若 《文藝論集·論中德文化書》:“ 孔子 的人生哲學正是以個人為本位,它的究竟是望人人成為俯仰無愧的聖賢。”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俯仰無愧”是一個漢語成語,詳細解釋如下:

一、出處與原文

該詞最早出自《孟子·盡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怍”意為慚愧,原句指君子對上無愧于天,對下無愧于人,體現儒家對道德自律的追求。


二、結構與字義


三、核心意義

形容人立身端正,無論面對天地還是他人,均無虧欠與愧疚。例如:

郭沫若曾用該詞形容理想人格:“望人人成為俯仰無愧的聖賢。”(《文藝論集》)


四、用法與語境


五、文化内涵

儒家思想中,“俯仰無愧”是君子修身的目标,強調通過内省達到道德圓滿,如孟子所言“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這一成語凝練了中華文化對道德境界的追求,至今仍用于贊頌正直無私的人格。

網絡擴展解釋二

《俯仰無愧》這個詞是用來形容一個人在做某件事情時充滿自信和無愧的心态。它傳達了一種正直和自尊的态度。接下來,讓我為你詳細解釋一下這個詞的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 部首:亻 (人) - 筆畫:8畫 來源: 《俯仰無愧》一詞來源于中國古代經典著作《論語》。這句話出自論語中的第十四章,主要講述了孔子對自己在做學問和為人處事上的态度。他認為一個人應該做到在任何時候都能坦然自若、自信自重。 繁體字: 俯仰無愧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在有所區别。在古時候,這個詞被寫作「俌仰無愧」,其中的「俌」是表示向下低頭的意思,但現在已經很少使用。 例句: 他在比賽中展現出了自己的實力,俯仰無愧。 組詞: 自信、正直、自尊、坦然、自若 近義詞: 自豪、得體、自持 反義詞: 自卑、羞愧、自憐 希望這些信息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俯仰無愧》這個詞的意思和相關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