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後的意思、慈禧太後的詳細解釋
慈禧太後的解釋
慈禧太後(1835-1908) : 又稱“西太後”、“那拉太後”。清末同治、光緒兩朝實際的統治者。鹹豐帝妃,同治帝母。滿族。葉赫那拉氏。為人陰險毒辣,善于玩弄權術。1861年鹹豐帝死,同治帝繼位,她發動祺祥政變,實行“垂簾聽政”,掌握清廷實權。同治帝死後,立載b141(即光緒帝)為帝,仍由她聽政。1898年發動戊戌政變,囚禁光緒帝。她把持朝政四十餘年,先後鎮壓了太平天國、戊戌維新運動和義和團運動。在中法戰争、中日甲午戰争和八國聯軍侵華戰争中,先後籤訂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條約。後病死。
詞語分解
- 慈的解釋 慈 í 仁愛,和善:慈愛。慈善。慈悲。慈祥。仁慈。慈和。慈眉善目。 特指“慈母”,多用于對人稱自己的母親:家慈。慈闱。慈顔。慈命。 對父母的孝敬奉養:孝子慈孫。 筆畫數:; 部首:心; 筆順編號:
- 太後的解釋 帝王的母親趙太後新用事。;; 諸葛亮《出師表》 此指趙孝成王之母太後禦玺詳細解釋帝王之母稱太後。如《戰國策·秦策二》的 秦 宣太後 ,為 昭襄王 之母;《趙策四》的 趙太後 ,為 孝成王 之母,
網絡擴展解釋
慈禧太後(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欽顯皇後,葉赫那拉氏,是晚清同治、光緒兩朝的實際統治者,掌握政權近半個世紀。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身份與地位
-
出身背景
滿族鑲黃旗人,鹹豐帝妃嫔,1852年入宮初封蘭貴人(一說懿貴人),後因生育同治帝逐步晉封為懿嫔、懿妃、懿貴妃。
-
政治角色
1861年鹹豐帝駕崩後,聯合恭親王奕訢發動“祺祥政變”,确立兩宮太後垂簾聽政制度,成為清朝最高決策者。其徽號“慈禧”取自“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
二、統治特征
-
權力手段
以獨斷專行著稱,通過培植親信集團(如榮祿、李鴻章)鞏固權力,曾鎮壓太平天國、戊戌變法,主導義和團事件後的議和。
-
争議行為
挪用海軍經費重修頤和園;籤訂《辛丑條約》等不平等條約,被後世批評為“帝國主義代理人”。
三、曆史評價
- 負面視角:多數史料認為其統治加劇了清朝腐敗,導緻近代中國積弱。
- 複雜争議:部分研究肯定其推動洋務運動等改革嘗試,但總體以維護封建統治為核心目标。
四、身世謎團
民間傳說她出身山西漢人貧農家庭,幼年被賣至滿族家庭,但正史記載為葉赫那拉氏貴族。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查閱權威曆史文獻或、2、3、6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慈禧太後(cí xǐ tài hòu)是指清朝末代皇帝光緒帝的生母。下面來逐個回答你的問題:
拆分部首和筆畫:慈禧太後的拆分部首是心(xīn)和女(nǚ),它們分别位于上下兩部分。根據部首的組合,它的總筆畫數為12畫。
來源:慈禧太後這個詞是由"慈"和"禧"兩個字組成的,"慈"意為慈愛、仁慈,"禧"意為幸福、吉祥。這個稱號是為了表達對她的仁愛和幸福的祝福。
繁體:慈禧太後的繁體寫法為「慈禧太後」,并沒有太大的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慈禧太後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在基本相同,沒有太大的變化。可以說,慈禧太後的寫法一直延續至今。
例句:慈禧太後是中國曆史上著名的皇後,她以聰明智慧和能幹出名。她的治理使得中國在一段時間内保持了相對的和平。
組詞:慈禧太後的組詞可以有慈愛、太後、慈禧等等。
近義詞:慈悲、仁慈、母後。
反義詞:冷酷、無情、暴虐。
希望以上回答能幫到你,如果還有其他問題,可以隨時問我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