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穿穴踰牆的意思、穿穴踰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穿穴踰牆的解釋

指偷竊行為。 明 楊慎 《<易·說卦>“坎為盜”》:“坎之為卦,外陰柔而内剛狠,有穿穴踰牆乘墉伏莽之狀也。”參見“ 穿窬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穿穴踰牆”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chuān xué yú qiáng,字面意思指“鑿穿牆壁、翻越牆頭”,常用來比喻偷竊行為。以下為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核心含義
    該成語借鑿牆、翻牆的動作,隱指暗中行竊或逾越規矩的不正當行為,屬貶義用法。
  2. 詞源背景
    出自明代學者楊慎對《周易·說卦》中“坎為盜”的注解:“坎之為卦,外陰柔而内剛狠,有穿穴踰牆乘墉伏莽之狀也。”

二、結構與字義解析

字詞 釋義
穿 鑿穿、打通
牆洞、孔穴
同“逾”,翻越、跨越
牆壁、圍牆

四字組合後,以具體動作隱喻隱秘且非法的行徑,強調行為的隱蔽性與破壞性。


三、相關擴展

  1. 關聯成語
    與“穿窬”(chuān yú)同源,後者也指偷盜行為,如《論語·陽貨》中“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
  2. 近義表達
    如“逾牆鑽穴”,同樣以翻牆鑿洞的動作比喻越軌行為。

四、使用場景

多用于書面語境,如古文解析、曆史文獻分析或道德訓誡類文本中。因其古雅性,現代口語中較少直接使用,但可作為典故引用。

如需進一步考證原始文獻,可參考楊慎的《<易·說卦>“坎為盜”》注解或《漢語成語大詞典》相關條目。

網絡擴展解釋二

穿穴踰牆

《穿穴踰牆》是一個成語,用來形容人們在困難或危險的情況下,利用巧妙的手段克服障礙,達到目的。

拆分部首和筆畫

《穿穴踰牆》由四個漢字組成,可以拆分為“穴”、“踰”、“牆”三個部首。其中,“穴”部表示土地、洞穴,“踰”部表示越過、超過,“牆”部表示障礙。

根據部首和筆畫,我們可以得到以下信息:

來源和繁體

《穿穴踰牆》最早出自于《北史·紀曉賦傳》。另外,在繁體字中,成語的寫法為「穿洞踰牆」。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這四個字的寫法可能稍有不同。例如,“穴”字有時會寫作“穴戈”或“穴戶”,“踰”字有時會寫作“越”或“逾”,“牆”字有時會寫作“牆”。

例句

他通過不懈的努力,終于成功穿穴踰牆,獲得了這份工作。

組詞

穿越、穿梭、穴居、牆頭草

近義詞

跨越障礙、突破困境、克服難關

反義詞

被困、受阻、受限制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