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幹枯、斷折的蓬草。因易隨風飄散,故亦以喻不由自主,行蹤難定。《中國民間故事選·六弟兄》:“姑娘離家以後,像是枯蓬斷草一樣,到處漂流。”
“枯蓬斷草”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字面指幹枯、斷折的蓬草。這類植物因輕脆易碎,常隨風飄散,故引申為身不由己、行蹤不定的象征,也可形容衰敗荒涼的景象。
2. 出處與例句
出自《中國民間故事選·六弟兄》,原文用“姑娘離家後,像是枯蓬斷草一樣,到處漂流”描述漂泊無依的狀态。
3. 使用場景
4. 結構與擴展
5. 補充信息
可通過查看出處原文或擴展例句。
《枯蓬斷草》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形容人或事物凄涼、荒涼、疲乏無力的狀态。它常用來形容生活困苦、一蹶不振、無望無助的情景。
《枯蓬斷草》的拆分部首是“枯”、“蓬”、“斷”、“草”。其中,“枯”、“斷”、“草”都屬于“草木”部首,而“蓬”屬于“艸”部首。
《枯蓬斷草》的總筆畫數為23個。
《枯蓬斷草》這個成語最早來源于唐代李白的《烏栖曲》:“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其中的“白駒”就是指白色的駿馬,相比之下,人的一生猶如草木凋零,一轉眼間就會如枯蓬斷草一般消逝。
《枯蓬斷草》的繁體寫法是「枯蓬斷草」。
古時候,《枯蓬斷草》的寫法與現在基本相同,沒有明顯的差異。
1.他過去的事業發展不順利,如今變得一蹶不振,生活如同《枯蓬斷草》。
2.戰争過後,村莊變得一片廢墟,遍地都是《枯蓬斷草》。
組詞:枯木、蓬萊、斷斷續續、草地。
近義詞:草木凋零、一蹶不振、落寞無助。
反義詞:蓬勃發展、生機勃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