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紋理的石頭。《山海經·北山經》:“又東北二百裡,曰 馬成之山 ,其上多文石,其陰多金玉。”《後漢書·宦者傳·張讓》:“ 讓 忠 等説帝令斂天下田畝稅十錢,以修宮室。發 太原 、 河東 、 狄道 諸郡材木及文石,每州郡部送至京師。” 明 陶宗儀 《辍耕錄·宮阙制度》:“正殿四面,朱懸瑣窗,文石甃地。” 郭沫若 《南京印象》四:“正中一個小圓桌,陳着一盆 雨花台 的文石。”
(2).文石陛的省稱。 唐 權德輿 《奉和李給事省中書因呈許陳二閣老》:“分曹列侍登文石,促膝閑謡接羽觴。” 宋 範成大 《送汪聖錫侍郎帥福唐》詩:“如公未可違文石,稽古何妨欠碧油。”參見“ 文石陛 ”。
(3).宮室名。《文選·左思<魏都賦>》:“於後則椒 鶴 文石 ,永巷壺術, 楸梓 木蘭 。” 張載 注:“ 聽政殿 後有 鳴鶴堂 、 楸梓坊 、 木蘭坊 、 文石室 ,後宮所止也。”
(4).瑪瑙的别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金石二·馬腦》。
(5).一種香料。 宋 曾慥 《類說》引《香譜·文石》:“ 卞山 在 湖州 ,山下有無價香,有老母拾得一文石,光彩可玩,偶墜火中,異香聞於遠近,收而寳之,每投火中,異香如初。”
“文石”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因語境不同而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有紋理的石頭
指天然形成紋路的石頭,常見于古籍記載。例如《山海經·北山經》提到“馬成之山,其上多文石”,《後漢書》中也有将文石用于修建宮室的描述。
文石陛的省稱
文石陛是古代宮殿台階的一種裝飾,以文石鋪設,象征尊貴。唐代詩人權德輿的詩中曾提到“分曹列侍登文石”,即指此意。
宮室名
古代宮殿或建築以“文石”命名,如《魏都賦》中提到的“椒鶴文石”。
瑪瑙的别名
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将瑪瑙稱為文石。
一種香料
宋代文獻記載,卞山(今浙江湖州)産一種異香文石,投入火中可散發香氣。
“文石”一詞涵蓋自然、建築、礦物、文化等多重維度,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山海經》《後漢書》等古籍或礦物學資料。
《文石》是一個漢字詞語,它指的是能夠記錄文字的石頭或石碑。在古代,人們用石頭刻寫文字作為一種記載方式。
《文石》這個詞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文」和「石」。其中,「文」是這個詞的部首,具有主導意義;「石」則是剩餘的部分。根據《康熙字典》,「文」的部首筆畫數為4,「石」的部首筆畫數為5。
《文石》這個詞源于古代的文字記載方式。在古代,人們用石頭刻寫文字,用來紀念重要事件、記錄曆史等。在繁體字中,「文」和「石」的形狀與簡體字相同,沒有大的差異。
在古時候,「文石」這個詞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根據《說文解字》記載,古代的「文」字形狀更加象征文字。而「石」的字形則更接近實際的石頭形狀。
1. 在這座博物館裡,我看到了許多古代的文石。
2. 這塊文石上刻有一篇古代典籍的文字。
1. 文字:記錄語言的符號。
2. 石碑:用石頭刻成的紀念碑。
3. 書法:藝術性地書寫文字的技巧。
碑石、刻石
白紙、空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