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頑固。 清 王韬 《徵設香山南屏鄉義學序》:“梗頑弗率,父兄之憂也;奸莠為匪,鄰裡之累也。”參見“ 梗頑不化 ”。
“梗頑”是一個漢語形容詞,讀音為gěng wán,主要用于描述人或事物的固執、頑固不化的狀态。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詞義核心
指堅持己見、不願改變或妥協的性格或态度,帶有一定貶義色彩,常見于書面或正式語境。例如:
用法特點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詞的文獻用例或擴展搭配,可參考古典文獻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
梗頑(gěng wán)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梗(gěng)是左邊的部首,屬于植物類的字。頑(wán)是右邊的部首,表示與性格有關的字。
根據部首的拆分,可以知道梗的筆畫順序為十畫,頑的筆畫順序為九畫。
梗頑這個詞的來源比較複雜,主要是由梗祥(gěng xiáng)和頑蜮(wán yù)的音義相近所合成。梗祥指的是生命頑強,意志堅定;頑蜮指的是心思執拗,不易改變。兩者結合形成了現今的梗頑一詞。
在繁體字中,梗的寫法為「梗」,頑的寫法為「頑」。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中,梗的形狀較為獨特,由木旁和井字底部表示。頑的形狀則由犬旁和元字底部表示。
以下是一個例句:他的性格梗頑,不易受他人影響。
一些與梗頑相關的組詞有:頑固、頑強、梗直、梗硬。
與梗頑意思相近的近義詞有:執拗、堅持、固執。
與梗頑意思相反的反義詞有:柔順、易變、懦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