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lay idol] 用泥做的供人供奉的神像
泥塑的神像。多用來比喻虛弱不中用的人。《警世通言·旌陽宮鐵樹鎮妖》:“我想 江西 不沉卻好,若沉了時節,正是‘泥菩薩落水,自身難保’,還保得别人?” 張天翼 《大灰狼》第二場:“他一溜進土地廟,就把土地婆婆的衣裳給偷來穿上了。反正土地婆婆是個泥菩薩,不會說話。” 茅盾 《子夜》十五:“ 桂長林 攔住了 屠維嶽 急口叫道:‘去不得!我們的人都挨打了!去不得!’‘放屁!你們是泥菩薩麼!’” 束為 《好人田木瓜》:“我早就安頓你,要找個可靠的人,你偏偏找了泥菩薩,那是個辦事的人嗎?”
“泥菩薩”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指用泥土塑成的菩薩像,常用于民間供奉。這類神像因材質脆弱,遇水易損,故衍生出比喻義。
自身難保的困境
常以俗語“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形式出現,比喻連自己都難以保全,更無力幫助他人。例如《警世通言》中提到:“江西若沉了,正是‘泥菩薩落水,自身難保’”。
虛弱不中用的人或事物
形容能力不足、不可依靠的對象,如茅盾《子夜》中用“泥菩薩”暗喻無實際作用的人物。
除“自身難保”外,還有“泥菩薩勸土菩薩”“泥菩薩洗臉”等說法,均強調脆弱性或無用性。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警世通言》原文或相關文化解析資料。
《泥菩薩》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某些人表面上看似高尚、清白,但實際上卻不可靠、容易退縮或不負責任。
拆分的部首是「人」和「艹」,部首為「人」的字多與人相關,部首為「艹」的字多與植物有關。
筆畫數為8畫。
《泥菩薩》這個詞來源于佛教經典,其中有一句經文「金佛泥塑一尊,乃至五百年亦心不壞,而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意即金佛塑像能夠經受五百年的風雨洗禮而不損壞,而泥制的菩薩卻連過一條小河都難以保全,形容人因為自身的原因而無法履行他們應盡的責任。
《泥菩薩》的繁體字為「泥菩薩」。
古時候「泥菩薩」的寫法與現代大緻相同,相對簡化了一些結構和部首。
1. 他答應幫我一起完成這個項目,結果起了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的作用。
2. 這個政治家口口聲聲要為民衆争取福利,卻始終不見有任何實際行動,真是個泥菩薩。
- 泥灰:指用泥土和石灰等混合而成的材料。
- 泥巴:指潮濕的、黏稠的土壤。
- 泥垢:指附着在物體上的泥沙或污垢。
近義詞有「膽小鬼」、「懦夫」、「優柔寡斷」。
反義詞有「堅定不移」、「負責任」、「可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