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學無術的意思、不學無術的詳細解釋
不學無術的解釋
[have neither learning nor skill;be ignorant and incompetent] 術:方法,辦法。沒有學問,也沒有本領
此時制台正想振作有為。都說他的人是個好的,隻可惜了一件,是犯了“不學無術”四個字的毛病。——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
詳細解釋
《漢書·霍光傳贊》:“然 光 不學亡術,闇於大理。”亡,通“ 無 ”。本謂 霍光 不能學古,故所行不合于道術。後用以泛指缺乏學問、本領。 北周 庾信 《答趙王啟》:“ 信 不學無術,本分泥沉。”《宋史·寇準傳》:“﹝ 張詠 ﹞将去, 準 送之郊,問曰:‘何以教 準 ?’ 詠 徐曰:‘《霍光傳》不可不讀也。’ 準 莫諭其意,歸取其傳讀之,至‘不學無術’,笑曰:‘此 張公 謂我矣。’” 曹禺 《日出》第四幕:“最可惡是行裡的同人背後罵我是個老胡塗,瞎了眼,叫一個不學無術的三等貨來做我的襄理。”
詞語分解
- 不學的解釋 .不學習;不求學。《論語·季氏》:“不學《詩》,無以言。” 晉 葛洪 《抱樸子·疾謬》:“誠知不學之弊,碩儒之貴。” 宋 曾鞏 《宜黃縣縣學記》:“蓋以不學未成之材而為天下之吏,又承衰弊之後,而治
- 無術的解釋 沒有辦法。《管子·治國》:“今也倉廪虛而民無積,農夫以粥子者,上無術以均之也。” 宋 王安石 《和吳禦史汴渠》:“救世詎無術,習傳自先王。” 康有為 《大同書》緒言:“生民之禍烈而救之之無術也。”
網絡擴展解釋
“不學無術”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bù xué wú shù,屬于貶義詞。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含義:指沒有學問和本領,缺乏學識與能力。其中“學”指學問、學識,“術”指技能或方法。
- 核心:原指因無學問而無法解決問題,現多用于批評人既無知識又無實際能力。
2.出處與演變
- 最早出處:東漢班固《漢書·霍光傳》記載:“然光不學亡術,暗于大理。”
- “亡”通“無”,“術”原指經學中的“述”(闡述),意為霍光因缺乏經學根基而不明大義。
- 演變:後世逐漸演變為泛指學識淺薄、能力不足。
3.結構與用法
- 語法:聯合式結構,可作謂語、定語。
- 例句:
- “他雖身居高位,卻不學無術,難當大任。”
- “不學無術之人,終将被時代淘汰。”
4.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胸無點墨、目不識丁、碌碌無能。
- 反義詞:學富五車、博學多才、真才實學。
5.典故與啟示
- 曆史背景:西漢霍光作為三朝重臣,雖權傾朝野,但因不重視學問,家族最終覆滅。成語借此強調學識與明理的重要性。
- 現代意義:常用于批評教育缺失或能力不足的現象,提醒人們注重學習與實踐結合。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故事或例句,可參考《漢書·霍光傳》或相關詞典來源(如漢典、搜狗百科)。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不學無術是一個成語,用來形容人沒有學習和修養,沒有真才實學。下面是關于不學無術的一些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不學無術的部首是“一字旁”和“白字旁”,總共有12畫。
來源:不學無術最早出現在《論語·學而篇》中,表達了人們對于沒有學術修養的人的批評與嘲諷。
繁體:不學無術(根據繁體字書寫習慣,一字旁和白字旁健轉變成學和術的繁體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寫法中,不學無術的寫法保持不變,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
例句:他是個不學無術的人,對任何知識都沒有興趣。
組詞:不學無術沒有太多的組詞方式,因為它是一個整體的成語。但你可以使用它來衍生其他的搭配,例如:學無止境、學以緻用等。
近義詞:懶散、庸俗、淺薄
反義詞:博學多才、有學問。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歡迎向我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