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不學無術的意思、不學無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不學無術的解釋

[have neither learning nor skill;be ignorant and incompetent] 術:方法,辦法。沒有學問,也沒有本領

此時制台正想振作有為。都說他的人是個好的,隻可惜了一件,是犯了“不學無術”四個字的毛病。——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

詳細解釋

《漢書·霍光傳贊》:“然 光 不學亡術,闇於大理。”亡,通“ 無 ”。本謂 霍光 不能學古,故所行不合于道術。後用以泛指缺乏學問、本領。 北周 庾信 《答趙王啟》:“ 信 不學無術,本分泥沉。”《宋史·寇準傳》:“﹝ 張詠 ﹞将去, 準 送之郊,問曰:‘何以教 準 ?’ 詠 徐曰:‘《霍光傳》不可不讀也。’ 準 莫諭其意,歸取其傳讀之,至‘不學無術’,笑曰:‘此 張公 謂我矣。’” 曹禺 《日出》第四幕:“最可惡是行裡的同人背後罵我是個老胡塗,瞎了眼,叫一個不學無術的三等貨來做我的襄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不學無術”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批判性質的成語,形容人既缺乏學問修養,又沒有實際能力。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解釋,該成語指“沒有學問,沒有本領”,常用來批評那些不注重知識積累且無專業技能的消極态度。

從構詞角度分析,“不學”與“無術”構成雙重否定結構,前者強調對文化知識、理論體系的漠視,後者特指實踐能力的缺失。這種組合最早見于《漢書·霍光傳》對權臣霍光的評價:“然光不學亡(無)術,暗于大理”,說明該成語在漢代已具備現代語義雛形。

在語義演變過程中,《漢語大詞典》指出該成語的批判對象具有雙重維度:既包含對基礎文化素養的要求,也涉及對實踐操作能力的要求。這種複合型評價标準使其在教育批評、職場評估等場景中被高頻使用。

當代語言應用中,該成語常與“好高骛遠”“眼高手低”等表述形成語義關聯,共同構成對空談者的批評體系。權威典籍如《成語源流大辭典》特别強調其警示價值:在知識經濟時代,既需要系統化學習,也要注重實踐轉化能力。

網絡擴展解釋

“不學無術”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bù xué wú shù,屬于貶義詞。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2.出處與演變


3.結構與用法


4.近義詞與反義詞


5.典故與啟示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故事或例句,可參考《漢書·霍光傳》或相關詞典來源(如漢典、搜狗百科)。

别人正在浏覽...

棒棒雞伯父猜隙禅話帶徒弟大老婆東床之選冬米端凝蕃熾風鐸扶危翼傾腹心疾鈇锧改捐供課豪翰畫種回含會叙降送堅勁蹇塞健訟錦檀祭星積雪蹶拔考擇孔教枯竭淚人兒良肱領示臨送率變梅候木馬砮石皮鞭披誠請囑祺祥柔韌乳光蜀彩戍婦四眺塔樓謄正钿黛渟蓄驒驒彎犇污手垢面烏玉玦笑脫頤瞎眼燮理陰陽心高氣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