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蠶麥的意思、蠶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蠶麥的解釋

指蠶與麥的收成。 唐 韓愈 《禦史台上論天旱人饑狀》:“伏乞特勑 京兆府 ,應今年稅錢及草粟等,在百姓腹内徵未得者,并且停徵,容至來年蠶麥,庶得少有存立。” 宋 範成大 《田家留客行》:“好人入門百事宜,今年不憂蠶麥遲!”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蠶麥”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cán mài,其核心含義指蠶絲與麥子的收成,常用于古代文獻中描述農事或經濟狀況。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文獻用例

  1. 唐代韓愈在《禦史台上論天旱人饑狀》中寫道:“容至來年蠶麥,庶得少有存立。”
    • 背景:建議朝廷延緩征稅,待次年蠶麥收成後再征收,體現“蠶麥”對賦稅和經濟的影響。
  2. 宋代範成大《田家留客行》:“今年不憂蠶麥遲。”
    • 背景:表達對農事順利的期許,側面反映蠶麥收成對農民生活的重要性。

使用場景


權威來源

若有進一步考據需求,可參考《全唐文》或宋代農事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二

《蠶麥》這個詞是指一種植物,其學名為Fagopyrum esculentum。蠶麥屬于草本植物,葉片呈三角形,花小,顔色為白、粉紅或紅色。它的種子為三角形的形狀,被稱為蠶麥粒,可以作為食物或飼料使用。下面我會分别介紹關于《蠶麥》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一些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蠶(蟲部)+ 麥(麥部) 筆畫:蠶(15畫)、麥(11畫) 來源:《蠶麥》一詞的來源并不是很清晰,可能是因為蠶麥屬植物與桑麥(即蠶食之麥)有關。《蠶麥》在我國古代文獻中首次出現于《本草綱目》。 繁體:蠶麥 古時候漢字寫法:蠶麥 例句:我買了一些蠶麥粒,打算做面包或者粥。 組詞:蠶麥粒、蠶麥糕、蠶麥面、蠶麥飯、蠶麥茶 近義詞:荞麥、苦荞 反義詞:小麥、大米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