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大黃魚的意思、大黃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大黃魚的解釋

(1).黃魚的一種,鱗小,背部灰黃色,鳍黃色。是我國重要海産魚類之一。

(2).方言。俗稱大金條。重十兩(舊秤)。《解放日報》1986.11.2:“﹝ 小趙 ﹞十分鄭重地告訴他們,這真是一根金條。 賈 妻将信将疑拾起小黑方塊,打開包布一看,赫然是一條 上海 人俗稱的‘大黃魚’。”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大黃魚(學名:Larimichthys crocea)是我國重要的經濟魚類,其釋義可從以下五方面闡釋:

一、生物學定義 屬鲈形目石首魚科黃魚屬,拉丁學名體現其分類地位。體長側扁,尾柄細長,頭具發達黏液腔,體背側灰黃色,胸鳍與腹鳍呈黃色,鳔具發聲功能。

二、地理分布 主要栖息于西北太平洋區,我國東海、黃海南部及南海北部均有分布,尤以舟山漁場為傳統主産區。屬暖溫性洄遊魚類,春季向近岸産卵,冬季返回深海越冬。

三、漁業價值 曾與墨魚、帶魚并稱東海三大經濟魚類。據農業農村部數據,20世紀70年代最高年産量達20萬噸。肉質細嫩,含豐富蛋白質和微量元素,魚鳔可制黃魚膠,具藥用價值。

四、文化象征 在浙東漁區被稱作"岱衢族",其捕撈技藝已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民間婚俗中以黃魚作聘禮,喻意富貴吉祥。

五、資源保護 因過度捕撈被《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列為易危物種。農業農村部自1995年起實施伏季休漁制度,2020年東海區資源量恢複至4.7萬噸。人工繁育技術突破為增殖放流提供支撐。

網絡擴展解釋

大黃魚是一種重要的海産魚類,其詞義可從生物學特征、分類地位、經濟價值及方言用法等方面綜合解釋:

一、生物學特征
大黃魚(學名:Larimichthys crocea)屬鲈形目石首魚科,體側扁,體長40-50厘米,尾柄細長,通體呈金黃色或灰黃色,鳔能發聲,耳腔内具耳石(用于聽覺和平衡)。主要分布于中國黃海南部至南海的沿海海域,具有結群洄遊習性,是中國傳統“四大海産”之首。

二、分類與學名變遷
大黃魚最早的拉丁學名為Sciaena crocea(1846年命名),後經多次分類調整,現歸屬Larimichthys屬,有效學名為Larimichthys crocea。在不同地區有“黃花魚”“黃瓜魚”等别稱,福建方言中又稱“紅瓜”“黃咕魚”。

三、經濟與文化意義
作為重要經濟魚類,大黃魚自先秦時期已被捕撈,20世紀50年代年産量曾達10萬噸,但因過度捕撈導緻野生資源銳減,現以養殖為主(如福建甯德為最大養殖基地)。其肉質鮮美,可制成多種菜肴,魚鳔、耳石等亦有藥用價值。

四、方言引申義
在部分方言中,“大黃魚”代指舊制十兩重的金條,如上海地區俗稱大金條為“大黃魚”。這一用法源于其珍貴性與大黃魚的經濟地位相似。

該詞既指代特定魚類,也承載了文化、經濟及語言演變的豐富内涵。

别人正在浏覽...

傍舍飽嗅拔親碑池貶義詞陛奏不友撐撥酲夢侈哆辍哺刺蜚爨火答賦刁讦東土峨岷兒孫自有兒孫福憤盈高爾夫球運動割臂盟公廣州橫汾體假貨谏阻棘棘鯨魚座羁窮峻政聚散舉音亢節酷熱胪情廬庑率舊木柱鳥迹文泥古牛兵且暫奇懷清酎熱力學第二定律撒癡撒嬌傷乖神情轼廬受命于天耍寡嘴霜露感嗣翰司繩司文四業太上探訊違限西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