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魚的意思、大黃魚的詳細解釋
大黃魚的解釋
(1).黃魚的一種,鱗小,背部灰黃色,鳍黃色。是我國重要海産魚類之一。
(2).方言。俗稱大金條。重十兩(舊秤)。《解放日報》1986.11.2:“﹝ 小趙 ﹞十分鄭重地告訴他們,這真是一根金條。 賈 妻将信将疑拾起小黑方塊,打開包布一看,赫然是一條 上海 人俗稱的‘大黃魚’。”
詞語分解
- 大的解釋 大 à 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 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大局。大衆
- 黃魚的解釋 .魚名。鳣的别名。《爾雅·釋魚》“鱣” 晉 郭璞 注:“鱣,大魚,似鱏而鼻短,口在頷下,甲無鱗,肉黃,大者長二三丈,今 江 東呼為黃魚。” 唐 杜甫 《黃魚》詩:“日見 巴東峽 ,黃魚出浪新。”
網絡擴展解釋
大黃魚是一種重要的海産魚類,其詞義可從生物學特征、分類地位、經濟價值及方言用法等方面綜合解釋:
一、生物學特征
大黃魚(學名:Larimichthys crocea)屬鲈形目石首魚科,體側扁,體長40-50厘米,尾柄細長,通體呈金黃色或灰黃色,鳔能發聲,耳腔内具耳石(用于聽覺和平衡)。主要分布于中國黃海南部至南海的沿海海域,具有結群洄遊習性,是中國傳統“四大海産”之首。
二、分類與學名變遷
大黃魚最早的拉丁學名為Sciaena crocea(1846年命名),後經多次分類調整,現歸屬Larimichthys屬,有效學名為Larimichthys crocea。在不同地區有“黃花魚”“黃瓜魚”等别稱,福建方言中又稱“紅瓜”“黃咕魚”。
三、經濟與文化意義
作為重要經濟魚類,大黃魚自先秦時期已被捕撈,20世紀50年代年産量曾達10萬噸,但因過度捕撈導緻野生資源銳減,現以養殖為主(如福建甯德為最大養殖基地)。其肉質鮮美,可制成多種菜肴,魚鳔、耳石等亦有藥用價值。
四、方言引申義
在部分方言中,“大黃魚”代指舊制十兩重的金條,如上海地區俗稱大金條為“大黃魚”。這一用法源于其珍貴性與大黃魚的經濟地位相似。
該詞既指代特定魚類,也承載了文化、經濟及語言演變的豐富内涵。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大黃魚(dà huáng yú)這個詞是指一種名為黃魚的魚類。下面将分别介紹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一些相關詞彙。
拆分部首和筆畫:
- 大:部首為大字旁(大字的一部分),筆畫數為3;
- 黃:部首為黑字旁,筆畫數為11;
- 魚:部首為魚字旁,筆畫數為8。
來源:
大黃魚這個詞是由“大”、“黃” 和“魚”三個字組成的。其中,“大”表示大小,用來突顯這種魚的尺寸較大;“黃”表示顔色,指的是這種魚的身體呈黃色;“魚”則是指魚類。
繁體:
大黃魚(dà huáng yú)是“大黃魚”的繁體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大黃魚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寫法相似,沒有太大差異。
例句:
1. 去海邊釣了條大黃魚,晚上可以做一道美味的大黃魚湯。
2. 新鮮的大黃魚非常好吃,我們今晚就煎一條來享用吧。
組詞:
與大黃魚相關的組詞有:黃魚湯、煎黃魚、黃魚片、黃魚肉等。
近義詞:
與大黃魚意思相近的詞彙有:鲈魚、鲈魚片、鲈魚肉等。
反義詞:
與大黃魚相對的詞彙沒有明确的反義詞。
希望以上信息對您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