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偷巧的意思、偷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偷巧的解釋

(1).澆薄巧詐。 唐 元稹 《戒勵風俗德音制》:“末俗偷巧,内荏外剛。”

(2).取巧。 郭沫若 《<孔雀膽>的故事》:“我終于偷巧,采取了戲劇的形式,是因為我把布景的責任推卸給舞台工作人員去了。” 瞿秋白 《亂彈·畫狗罷》:“這固然是偷巧的辦法,然而也是常常容易吃力不讨好的。”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偷巧”是一個漢語詞語,具有以下多層含義和用法:

一、基本定義

  1. 詞義核心
    指通過投機取巧或不正當手段達到目的的行為,含貶義,強調缺乏誠實努力。

  2. 詞性與結構

    • 發音:tōu qiǎo(動賓結構)。
    • 詞性:多作動詞使用,如“偷巧完成工作”。

二、詳細解釋

  1. 澆薄巧詐
    形容人品不端,行事虛僞狡詐。
    出處:唐代元稹《戒勵風俗德音制》提到“末俗偷巧,内荏外剛”,指社會風氣浮薄,表面強硬實則怯懦。

  2. 取巧
    指為省事或走捷徑而采取不正當方法,例如:

    • 投機行為:如工作中敷衍了事,或學術上剽竊成果。
    • 風險性:現代用法中常暗示這種行為可能導緻失敗(如“遇到強敵時偷巧等于找死”)。

三、用法與例句

  1. 經典引用

    • 郭沫若在創作中提到“偷巧”推卸責任。
    • 瞿秋白批評“偷巧”是吃力不讨好的行為。
  2. 日常語境

    • 正面提醒:“做事應踏實,不可偷巧投機”()。
    • 負面結果:“偷巧鑽過防守,反被識破”()。

四、總結

“偷巧”從古至今均含貶義,既可用于批判社會風氣(如唐代文獻),也可形容具體行為(如工作取巧)。其核心在于否定“不勞而獲”的态度,倡導腳踏實地。

網絡擴展解釋二

《偷巧》的意思

《偷巧》是一個成語,意思是通過巧妙的手段來取得某種利益或達到某個目的。

拆分部首和筆畫

《偷巧》的拆分部首是「亻」,總筆畫數為9。

來源

《偷巧》最早出現記載的地方是在《史記·平津侯列傳》中,這是西漢的一部曆史書籍。

繁體

《偷巧》的繁體字為「偷巧」。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偷巧」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例如,在漢代鐘繇的《說文解字》中,「偷巧」的寫法是「竪口回」。

例句

他在比賽中偷巧地使用了一些技巧,最終獲得了第一名。

組詞

偷工減料、偷偷摸摸、偷窺、巧言令色

近義詞

耍花招、玩套路、耍手段

反義詞

正大光明、光明磊落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