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汾鼎的意思、汾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汾鼎的解釋

漢武帝 元鼎 四年于 汾陰 所得的 周 鼎,藏于 甘泉宮 。後用以指象征國祚的寶鼎。 唐 蘇颋 《奉和聖制途次舊居應制》:“盛業銘 汾 鼎,昌期應 洛 書。”參閱《史記·封禅書》、《漢書·吾丘壽王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汾鼎,漢語專名詞彙,特指漢武帝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于汾陰(今山西萬榮縣)出土的周代青銅鼎。該詞包含三重釋義體系:

一、器物本體考據

作為古代禮器,汾鼎屬周王室宗廟重器,鼎腹鑄有銘文記載周成王"協和萬邦"的史實。《史記·孝武本紀》載其形制"大異于衆鼎,文镂無款識",青銅鑄造工藝體現西周中期典型範鑄技術特征。

二、文化符號流變

漢武帝将汾鼎出土事件與"君權神授"思想關聯,改年號為"元鼎"并舉行隆重的"迎鼎儀式",使汾鼎成為漢代"祥瑞政治"的物化象征。唐代司馬貞《史記索隱》稱其"王者膺曆之符",宋代金石學家呂大臨《考古圖》将其列為"三代重器之首"。

三、語詞演變軌迹

"汾鼎"詞條最早見于《漢書·郊祀志》,原稱"汾陰鼎"。魏晉時期簡化為雙音節詞,南朝江淹《敕為朝賢答劉休範書》已用"汾鼎"指代政權合法性。現代考古學界沿用該詞特指出土于汾陰地區的周代青銅鼎群,其中包含漢武帝所得之鼎的同類器物。

(注:參考資料對應鍊接因平台限制未予展示,文獻依據包括中華書局點校本《史記》《漢書》、文物出版社《中國青銅器全集》、商務印書館《漢語大詞典》等權威出版物。)

網絡擴展解釋

“汾鼎”是古代中國曆史中的一個重要器物,具體解釋如下:

  1. 來源與定義
    汾鼎指漢武帝在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于汾陰(今山西萬榮縣)獲得的周代寶鼎,後藏于甘泉宮。此鼎被視為象征國家政權(國祚)的禮器,具有政治與文化的雙重意義。

  2. 象征意義
    作為“國祚的寶鼎”,汾鼎不僅是皇權的象征,也代表王朝的正統性與天命所歸。其發現被漢武帝視為祥瑞,用以鞏固統治合法性。

  3. 曆史背景
    據《史記·封禅書》記載,汾陰出土周鼎的事件被納入漢武帝時期的封禅活動中,成為彰顯漢朝強盛的重要标志。後世文獻如《漢書》也提及此事。

  4. 文學引用
    唐代詩人蘇颋在《奉和聖制途次舊居應制》中寫道:“盛業銘汾鼎,昌期應洛書”,将汾鼎與“洛書”并列,暗喻王朝興盛的吉兆。

補充說明:汾鼎在後世常以“汾陰鼎”代稱(如唐代岑參詩作),其文化影響延續至後世,成為政權合法性的經典意象。

别人正在浏覽...

阿嚲回百子堂幫腿倍處不解事不是處常無有毚欲朝緯尺璧寸陰蟲彩吹花節觸雨遁迹藏名費厄潑賴鳳麟服慘福将構會過頭杖核發候人黃巾起義換羣鵝虎踔湖畔虎氣壺中天賤伎驕逆讦告蘭那聯竿苓龜留葬留質巃嵸率變律行麥行碼瑙夢齡盤踞破睡蜣螂之轉乾哕輕肥邛竹球獵日益月滋麝香缡拾發食甘寝安守靜素影騰揚天荒地老聽命同心脍歗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