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積聚的塵土。《晉書·簡文帝紀》:“帝少有風儀,善容止,留心典籍,不以居處為意,凝塵滿席,湛如也。” 宋 周密 《齊東野語·經驗方》:“熊膽善辟塵,試之之法:以浄水一器,塵羃其上,投膽粟許,則凝塵豁然而開。” 清 納蘭性德 《生查子》詞:“散帙坐凝塵,吹氣幽蘭并。”
凝塵是漢語中一個富有文學意蘊的詞彙,其核心含義可從字形、本義及引申義三個層面解析:
字形結構
“凝”從“冫”(冰),本義指液體遇冷結冰,引申為積聚、凝結;“塵”指細微的塵土。二字組合指積聚的塵土,特指長時間未拂拭的灰塵。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
詞典釋義
例:《世說新語·輕诋》:“庾文康(庾亮)亡,何揚州(何充)臨葬雲:‘埋玉樹著土中,使人情何能已已!’王長史(王濛)曰:‘此是庾公凝塵滿席,獨坐終日處耳。’”
(描述庾亮生前獨坐的席位積滿灰塵,暗喻其離世後的寂寥)
來源:《世說新語箋疏》(中華書局,2011年)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5年)
在古典詩文中,“凝塵”常承載以下文化意涵:
寂寥與荒廢
如王維《偶然作》其四:“科頭箕踞長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凝塵滿席無人掃,獨對南山憶舊遊。”以“凝塵滿席”暗喻隱士生活的清冷孤寂。
來源:《王維集校注》(中華書局,1997年)
時光流逝
蘇轼《與趙德麟書》:“雪堂如凝塵,想見公之清緻。”以積塵暗指歲月沉澱,寄托超然物外之思。
來源:《蘇轼文集》(中華書局,1986年)
高潔品性
《晉書·列女傳》載謝道韫“清心玄旨,凝塵不染”,以“凝塵不染”喻指心性澄明,不為俗世所污。
來源:《晉書》(中華書局,1974年)
古建築術語
指梁柱、藻井等木構件表面因長期未清潔形成的塵垢層,常見于文物修複文獻。
來源:《中國古建築木作營造技術》(科學出版社,2003年)
書畫裝裱
描述古畫因保存不當,顔料與灰塵混合形成的污漬,需專業清洗。
來源:《書畫裝裱技藝》(故宮出版社,2010年)
當代文學創作中仍沿用其古典意象,如:
“老屋的窗棂凝塵寸許,蛛網斜織,似在低語往昔繁華。”
(以凝塵渲染懷舊氛圍)
來源:《現代漢語文學意象詞典》(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年)
“凝塵”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指積聚的塵土,強調灰塵因長時間未清理而凝結堆積的狀态。例如《晉書·簡文帝紀》記載“凝塵滿席,湛如也”,形容居所積塵卻心境淡泊。
古籍引用
引申含義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擴展為比喻時間長久、事物沉澱不變的狀态,例如“凝塵一詞形容曆經歲月後的固守或停滞”。
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原文,可參考《晉書》《齊東野語》等文獻,或查閱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阿剌吉酒白茅人把牢薄域钗朵産道常梪剗卻查清瞋目張膽翠帟蹙蹋大刀大忙季節膽小管炎點收東風東下帆腹幹脆感遇忘身光素歸養衡才僵桃代李減樣踐祚驕狷鹪明嘉貞潔脩謹惜君子國開去抗鬥昆侖兒繿縷力倍功半離女龍盤鳳舞羅取闾市明燈尼壇弄春鉗徒清材三魂善節神精神睿守靜霜醉書城肆擾膛子停浸屯田王術誣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