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蹙踏 ”。
“蹙蹋”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多寫作“蹙踏”,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以下是詳細解釋:
踩踏
指用腳踩壓的動作,常見于古代詩文描述場景。例如唐代張說《破陣樂》中“蹙踏遼河自竭”,形容兵馬踩踏地面的景象。
壓倒
引申為以強勢壓制,如《老殘遊記》中“人馬蹙踏聲”,暗含氣勢上的壓迫感。
踐臨;到達
表示抵達某地或某種狀态,如蘇轼詩中“往來蹙踏生飛湍”,描述水流沖擊的動态。
踢
直接指用腳踢的動作,如《漢書》中“穿域蹋鞠”的記載。
該詞多見于文言文或古典文學,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需注意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均将其與“蹙踏”等同釋義。
《蹙蹋》是一個漢語詞語,形容用力踩踏或壓迫。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蹙”和“蹋”。
“蹙”字的拆分部首是“足”,表示與腳有關;它的筆畫數是16畫。
“蹋”字的拆分部首也是“足”,表示與腳有關;它的筆畫數是14畫。
《蹙蹋》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明代劉基的《賦得人間是複仇天》一詩中,意為用力踩踏。繁體字為「蹗蹋」。
在古代,人們使用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蹙蹋》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沒有明确的記錄,但一般認為與現代寫法相差不大。
1. 環境保護是我們共同的責任,不應該蹙蹋自然資源。
2. 他蹙蹋了我的感情,讓我心生不滿。
組詞:蹙怒、蹋破、蹋頂。
近義詞:踐踏、踩踏。
反義詞:保護、呵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