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齧雪的意思、齧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齧雪的解釋

謂嚼雪以止渴充飢。常比喻生活極端艱苦而堅貞不屈。《漢書·蘇武傳》:“單于愈益欲降之,乃幽 武 置大窖中,絶不飲食。天雨雪, 武 卧齧雪與旃毛并咽之。” 元 丁鶴年 《自詠》之十:“齧雪心危天日遠,看雲淚盡歲時深。” 明 高明 《琵琶記·糟糠自厭》:“齧雪吞氈, 蘇卿 猶健。”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齧雪”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面和典故兩個層面解釋:

  1. 字面含義
    “齧”讀作niè,意為“咬、啃”,“雪”即自然界的冰雪。組合起來指用牙齒咬食雪,通常描述極端困境下以雪充饑的行為。

  2. 典故來源
    該詞出自《漢書·蘇武傳》。漢代使臣蘇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脅迫其投降,蘇武甯死不屈,被流放至北海(今貝加爾湖)牧羊。因缺乏食物,他“齧雪吞氈”(咬雪吞食毛氈)維持生命,堅守氣節長達19年。此典故成為堅韌不屈、忠貞不渝的象征。

  3. 引申意義
    後世用“齧雪”比喻:

    • 身處絕境仍堅持信念
    • 清貧自守的高潔品格
    • 克服物質匮乏的精神力量
  4. 文學應用
    該詞常出現在詩詞中,如宋代文天祥《正氣歌》引“蘇武齧雪”贊氣節;清代顧炎武亦用此典表達遺民之志。

需注意,“齧”為繁體字,現代漢語多寫作“齧雪”,但典故引用時仍保留原字形。

網絡擴展解釋二

齧雪的意思

齧雪(nièxuě)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齧咬雪,通常用來形容動物在嚴寒的冬天時,為了尋找食物而啃食或咬碎冰雪。

齧雪的部首和筆畫

齧雪的部首是齒(chǐ,表示牙齒),共有14個筆畫。

齧雪的來源

《齧雪》一詞出自《莊子·内篇·至樂》:“恬恬所適,齧雪為菜。”這裡形容生活簡樸的人,用齧咬雪當作蔬菜來吃,表達了對簡單生活的崇尚。

齧雪的繁體字

齧雪的繁體字為嚙雪。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齧雪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其形狀如下:

齩雪

齧雪的例句

1. 寒冷的冬天,野生動物隻能齧雪為生。

2. 小鳥為了找到食物,不得不齧雪尋覓。

與齧雪相關的詞彙

1. 齧食(nièshí):指以咬、啃的方式進食。

2. 食雪(shíxuě):動物尋找食物時,啃食或咬碎雪。

齧雪的近義詞

1. 齧雪(nièxuě)

2. 齒雪(chǐxuě)

齧雪的反義詞

1. 倍火(bèihuǒ):指火力旺盛。

2. 食禾(shíhé):指動物以食用植物作為食物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