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同身受的意思、感同身受的詳細解釋
感同身受的解釋
[feel grateful as a personal kindness] 内心的感激就像親身受到對方的恩惠一樣。多用來代人向對方表示謝意
詳細解釋
感到像親身承受一樣。 袁鷹 《祖國的泥土》:“這支民歌那樣強烈地震撼我們的心靈,也還由于對受苦受難的 越南 人民,我們是感同身受的。”
詞語分解
- 感的解釋 感 ǎ 覺出:感觸。感覺。感性。感知(客觀事物通過感覺器官在人腦中的直接反映)。感官。 使在意識、情緒上起反應;因受刺激而引起的心理上的變化:感動。感想。反感。好感。情感。敏感。感染。感召。感慨。感喟
- 身受的解釋 親身受到;親自承當身受其害;友邦;要我們人民身受宰割,寂然無聲,略有;越軌;,便加屠戮。;;《;友邦驚詫;論》詳細解釋謂親身受到。《史記·龜策列傳》:“口得所嗜,目得所美,身受其利。” 魯迅 《書信
網絡擴展解釋
“感同身受”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演變,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析:
一、基本含義
- 原義:指心中感激之情如同自己親身受到恩惠。例如替他人緻謝時使用,如“北山在京,萬事求二兄代為照顧,感同身受”()。
- 引申義(現代常用):指雖未親身經曆,但感受如同親身經曆一般。例如“對災區人民的苦難感同身受”()。
二、出處與演變
- 古籍來源:最早見于清代《晚清文學叢鈔·轟天雷》和《藝風堂友朋書劄》。
- 現代釋義更新: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六版),現代更強調“共情”含義,弱化了代替緻謝的用法()。
三、用法與結構
- 語法功能:作謂語、賓語,如“你的遭遇我感同身受”()。
- 成語結構:主謂式,中性色彩()。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無微不至(強調關懷的細緻)。
- 反義詞:漠不關心(缺乏共情)()。
五、使用場景
- 情感共鳴:如朋友失去寵物時,因自身相似經曆而深切理解對方的痛苦()。
- 社會議題:用于表達對他人困境的深切體會,如自然災害中的同理心()。
提示:如需了解具體古籍原文或現代例句,可參考《晚清文學叢鈔》及《現代漢語詞典》相關條目。
網絡擴展解釋二
感同身受是一個常用的成語,意思是能夠深切理解和體會他人的感受或經曆。下面是關于感同身受的一些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感: 手(扌)+心(忄),共五畫
- 同: 口 + 父,共六畫
- 身: 自(自身) + 肉,共七畫
- 受: 又 + 口,共八畫
來源:
感同身受最早出現在《論語·季氏第十六》一章中,指的是通過體驗他人的感受,從而能夠共情、同情對方的處境。
繁體:
感同身受的繁體字為「感同身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書寫中,并沒有一個固定的規則或方式來表達感同身受。因此,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文獻或書法風格,看到不同的寫法。
例句:
1. 由于親身經曆了類似的困境,他能夠真正感同身受。
2. 那位醫生對每個患者都能做到感同身受,因為他自己也曾經曆過病痛的折磨。
組詞:
感同身受是一個成語,一般不會與其他詞語組合使用。
近義詞:
同理心、共鳴
反義詞:
漠不關心、無感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